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 题号:1970145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下半叶,随着殖民地和前殖民地的人口激增,过去由来已久的人口变化趋势发生了逆转。欧洲的移民长期不断移居世界各地,这一情形宣告结束。相反,反向殖民化宣告开始。前帝国的“母国”的出生率下降。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劳动力却填补了这一差距。1970年,全球国际移民为0.84亿人,1995年达到1.61亿人。

材料二   随着文化迥异不同的族群共同在一起生活,族群之间的紧张关系出现了新的形式。20世纪末期,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西方从社会和政治上都不再接受种族主义。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这或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另一个结果。在20世纪,曾被用来替种族主义辩护的伪科学名誉扫地。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下半叶国际移民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末期西方“不再接受种族主义”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伴随着全球化以及交通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移民的流量、流向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规模更加庞大,形势更为复杂。正如戴维.赫尔德所说,“有一种全球化形式比其他任何全球化形式都更为普遍,这种全球化形式就是人口迁移”。

——摘编自扬恕、王术森《人口迁移:全球化进程中的“双刃剑”》

材料二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除了传统的移民国家外,世界上还有其他一些国家开始接纳永久性移民,如阿根廷和委内瑞拉均在积极从国外引进移民,尤其是引进技术移民。此外,还有一些国家虽然不承认自己是移民国家,但实际上在接纳国际移民,如德国通过家庭团聚的形式接纳了大批移民;而日本和以色列则是通过鼓励过去移居国外的公民及其后代或亲属回国的方式接纳永久性移民;像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和菲律宾这样的国家则通过积极鼓励商业投资移民和富裕的退休人员移居本国居住而使其国家变成了事实上的移民国家。目前,阿根廷、圭亚那和乌拉圭等部分拉丁美洲国家仍在鼓励外来移民。

——摘编自陈勇《当今永久性国际人口迁移现状及其特点》

材料三   应该说,国际人口迁移是一把双刃剑,给国际社会带来的是双重影响。一方面,国际人口迁移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裨益,它对提高移民接受国的人口素质,促进接受国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发展、人口增长和就业以及加速城市化进程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国际人口迁移又带来负面影响,它给移民输出国造成人才流失问题,给迁入国带来了难民问题、非法移民问题和跨国移民犯罪问题等。

——摘编自扬恕、王术森《人口迁移:全球化进程中的“双刃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移民增加的主要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
2023-09-22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1973年,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长期繁荣,刺激了欠发达地区的劳工大规模迁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1973年,“石油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严重萎缩,影响了国际人口迁移。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移民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联合国相关统计表明,全球移民总量从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以德国为例,1961年,德国(联邦德国)的外来人口(累计)不到68.62万人,占德国总人口的1.2%;到1997年年底,德国的外国人口为730万,占德国总人口的9%。德国最大的移民集团是土耳其人,有197万,来自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移民有92万,意大利人有56万,希腊人有35万,波兰人有29万。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的一个突出现象是技术移民剧增,并呈膨胀之势。有人这样描述这一股移民潮:“哥伦比亚的知识分子前往美国、西班牙和澳大利亚;古巴医生到南非;南非护士去英国和新西兰;新西兰博士后赴加拿大;加拿大科研人员到美国;法国金融交易员去英国,法国年轻科学家去美国;中国香港的工程师赴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印度信息技术专家前往德国和美国。”

——摘编自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趋势及影响二战后移民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2022-12-06更新 | 17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5年及以后,在英国和美国中,以英语为母语的移民数量激增,他们不断开拓殖民地,乃至遍布全球,此举为英语世界主导其他国家政治、文化局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工业城市的蓬勃发展,如英国的殖民地(悉尼、新加坡和孟买等),美国的洛杉矶、旧金山、圣路易斯、芝加哥和纽约,移民的数量也随之成倍地递增。

——摘编自【美】詹姆斯·贝利奇《盈满大地》

材料二   1870年之前,迁往美国的所有移民中,有半数以上来自不列颠群岛。但随着工业全球化进程的推进,19世纪50年代后,其影响深入到越来越多的社群,人口迁移模式也逐步多样化。

——摘编自【英】保罗·莫兰著《人口变迁如何改变世界》

材料三   1848年后,全球移民数量激增。截至1940年,已有超过5500万人迁入美洲,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大西洋彼岸的移民,也有一部分来自印度、中国、日本和非洲,占比虽小,数量却仍十分可观,约在250万上下。同一时期,另有约5000万人横跨印度洋、南太平洋(其中大约400万人来自更远的地方),5000万人跨越中亚大陆、进出日本。上述人口迁移中,相当大的部分(尽管并非尽数)发生在1914年以前。

——摘编自【新】马特耶·阿本霍斯《万国争先:第一次工业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15年以后迁往美国的“移民的数量也随之成倍地递增”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50年至1940年“人口迁移模式也逐步多样化”的主要表现。
2024-05-01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