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14 题号:1971369
民主取代专制,法制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二   1832 年,议会下院中土地利益的代表489人次,而工业、商业和金融业利益的代表248人次,工业企业家的代表只有44人次。1852 年,下院中土地所有者和工矿主双方代表各为442人次和122人次。                  ——沈汉《英国近代国家是怎样形成的》
材料三 对美国《独立宣言》的介绍,在辛亥革命时期外国史的介绍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期间,《独立宣言》曾五次全文发表,在国内广为流传。1901年5月10日,中国留日学生创办《国民报》,创刊号刊发《美国独立檄文》,这是在中国最早全文介绍美国《独立宣言》。……1911年11月21日,由上海一些革命派学者创办的《民国报》创刊号,刊发了《美利坚民主国独立文》。1912年1月11日,《民国报》再次发表《北美合众国宣告独立檄文》。          
——摘自《北方论丛》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试图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改造中国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并联系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来抹杀”,而是“利泽长久”。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前,英国议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分析材料三种美国独立战争和《独立宣言》在二十世纪早期的中国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从主客观因素来看,“历史的客观条件与人类之主观创造作用是统一而不容分离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南北朝以来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以考试选举的科举制度取代了魏晋以来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

——摘编自白寿彝等主编《中国通史》(第二版)

材料二 边疆史地,特别是西北、东北和西南史地,是清代兴起的学科,成就根大,清政府非常重视边疆史地的研究,主持撰修了一批边疆史地著作。在此影响下,一些学者也从事相关研究。清人记述清代历史的各种边疆史地著述约22350多卷,几乎涉及边疆全部。

——摘编自白寿彝等主编《中国通史》(第二片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主客观因素。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清代边疆史地兴起的主、客观因素,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2021-10-29更新 | 9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妥。
——《皇明祖训》
(1)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汉、唐、明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
(2)汉、唐、明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有无本质区别?请说明理由
(3)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在明朝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对中国社会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016-07-01更新 | 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史料,完成要求。

史料   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清廷中持中国“居天下之中”的看法者相当普遍。康熙帝说:“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乾隆帝说:“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亏尺寸。”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根据史料,概括清代加强边疆治理和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以及边疆治理的思想和方法。
(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加强边疆治理的积极影响。
2021-10-20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