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 儒学的复兴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 题号:19742133
三国时期,魏、蜀、吴究竟谁是正统?各个朝代的史学观点不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书》云:“晋时,巴西陈寿(晋臣)删集三国之事, 唯魏帝为纪, 其功臣及吴、蜀之主,并皆为传,仍各依其国,部类相从,谓之《三国志》。”《三国志·魏书·武常纪》称曹操为“大祖”,封武平侯后称“公”,封魏王后称“王”,纪末“评曰”复归称“太祖”。《三国志·蜀书》称刘备为“先主”,称刘禅为“后主”, 孙权则径称其名。

——摘编自周振刚《<三国志>以魏为正统——兼论“蜀国”之称谓》

材料二: 关于三国时期的正统问题,朱熹说:“三国当以蜀汉为正, 而温公(司马光)乃云某年某月诸葛亮入寇,是冠履倒置,何以示训?”因为在朱熹看来,曹魏篡夺立国首先就违背了儒家的道德价值,不符合二帝三王的得国之道。按朱熹对君王治道“必以仁义为先,而不以功利为急”之要求,曹魏篡汉属于不仁义,治国又以功利为主,所以魏不当为正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进一步道:“(宋)高宗以后偏安江左近于蜀,而中原魏地全入于金, 南宋诸儒乃纷纷起而帝蜀。”梁启超进而说:“正蜀也,凡亦谓正宋也。”

——摘编自平先荣《宋代士人之三国正统观研究——以宋代史论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寿的《三国志》以魏为正统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 指出南宋时期三国正统观的变化, 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词义释史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美国口语中burg,意为“城、镇”;德语中burg,意为“带围墙的地方”;英汉词典中burgher\burgeoisie分别解释为“公民、市民”,“资产阶级”。

——摘自《百度翻译》

材料二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三 “德先生”,意译是“民主”,其英语单词Democracy音译的第一个字,来源于希腊语。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唯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附注:代议制民主,是公民选举代表掌握国家决策权力,公民的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选举代表的权利上。)

——摘自《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问题:
(1)依据材料一,请从词源角度思考,你对早期资产阶级的来源有什么新的认识?
(2)材料二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3)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
2019-09-02更新 | 2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材料二   某老师根据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绘制了下图(图):


(1)根据材料一表提供的信息,指出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张,并说明理由。
(2)从材料二图四个序号中选取一个序号,说明此时儒家思想所处的地位,并分析原因。
2023-11-10更新 | 2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思想的形成与大一统帝国要求新的上层建筑相关。五花八门的各种思潮正是在这个急剧动荡的过渡时期中产生和发展。自战国后期起,它们在长久相互论辩中,出现了相互吸收、融合的新趋势。从而它们不再是纯粹的某家某学,而是或未经消化的几家杂凑,或以某家为主吸收他家。有的在先秦非常显赫的思想逐渐衰颓以至消失,有些则始终非常活跃、绵延而强大。先秦的名、墨两家属于前者。儒、道、法、阴阳则属于后者,它们是秦汉时期建构新型意识形态的四大思潮。

——摘编自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

材料二   宋学一脉,代替了汉代以下的儒学传统。宋学的开始,在初期也是从宇宙论和知识论下手、其中采用了不少道家成分。但在北宋理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却是逐渐走向以“内圣”修己的方向,不太注意“外王”济世的部分,也不太注意宇宙论和知识论。北宋理学派别众多,互相批判,形同水火,他们之间兼容、综合的工作反而不多。经过靖康之变,国亡家破,只剩半壁江山。宋代学者痛定思痛,开始注意到人间的秩序。朱子之学,特别注意人间的伦理,将一切人事放在伦常规范之内。

——摘编自许倬云《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中国出现思想合流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儒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儒学产生的影响。
2020-12-22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