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7 题号:1987318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丰子恺(1898—1975年),近现代艺术教育先驱。自幼接受良好的古典文化教育,1914年,丰子恺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跟随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1919年毕业后,丰子恺在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任教。1921年,丰子恺到日本访学,接触欧洲艺术教育思想,并将之与自己的艺术教育思想融合。丰子恺认为,让人们感知到美好的事物,获得情感安慰,培养“艺术的心”是现代艺术教育的目标。他的画作多以儿童为题材,反映社会现象,画面幽默风趣,通俗易懂,被广泛收录于民国时期的小学课本。抗战爆发后,丰子恺在广西从事教育工作之余,剑作了大量表现对日寇的控诉、对抗战胜利的信心的漫画作品,还创作了大量有关广西普通百姓的漫画作品,其“曲高和众”的艺术主张备受世人青睐。

——摘编自包启良《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丰子恺对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的贡献。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掀起了一股俄语热。1951年设立俄语系科的高校共有34所,是新中国成立前近3倍。教育部在19537月停办大部分师范院校英语系的决定,19544月规定高中外语课以俄语为主,俄语成了我国的第一外语。60年代,以英语为主的外语教育开始走向正规。1964年成立了隶属于国务院的外语规划小组,制定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在外语教育中英语为主,英语教学逐步得到了恢复和重视。

1979年,教育部要求语种布局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要把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作为主要任务,同时注意日、法、德等外语的比例。以英语为主,多种外语全面发展的格局日趋形成。

——孟臻《我国外语教育政策演变与发展》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外语教育语种的变化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对我国外语教育语种的变化作出合理解释。
2021-12-23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在莫尔(1478-1535)和康帕内拉(1568—1639),分别在其著作《乌托邦》和《太阳城》中,于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劳动教育问题。康帕内拉在书中认为现存社会是一个罪恶的世界,因为它鄙视工匠,尊崇那些游手好闲、役使大批奴仆过腐化生活的人。在莫尔设想的乌托邦中,宪法规定所有公民应该从事体力劳动,还有尽可能充裕的时间用于精神上的自由与开拓。康帕内拉还批判有闲阶级妇女无所事事而导致容貌衰老、肌肉松弛,不得不涂脂抹粉、精心打扮。莫尔还主张,儿童从小学农,部分在学校接受理论,部分到城市附近农庄做实习旅行……每当有体力劳动的机会,就从事实际操作

——摘编自朱磊《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劳动教育一直备受重视。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应提倡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54年中宣部指明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关系,提出体力劳动是一切劳动的基础。1957年,毛泽东提出要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1958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规定在一切学校中,必须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注重与农业、工业生产技术相结合。文革时期劳动的作用被盲目夸大,劳动教育被误读,甚至出现了唯劳动是教学、读书无用唯劳动的极端倾向。

——摘编自郑程月、王帅《建国70年我国劳动教育的演进脉络、时代内涵与实践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劳动教育思想所体现的理念,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时期我国劳动教育思想产生的影响
(3)结合两段材料,谈一谈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劳动教育思想给今天的劳动教育所留下的经验和启示。
2021-01-07更新 | 2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教育大事记

时间

教育大事件

1949年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教育要“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

1952年

教育部进行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并新建钢铁、地质、航空、水利等专门学院,重视发展中等专业学校。同年,全国范围的扫盲运动展开。

1961年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三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方针确立。

1977年

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同年秋,党中央决定恢复高校招生考试。

198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随后教育成为除经济之外立法最多的领域,教育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1983年

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

1992年

十四大提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995年

“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启动实施。

2002年

十六大确定“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

2018年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据王亚晶《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百年演进与时代精神的教育追求》等文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2-04-25更新 | 1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