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 斯大林模式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 题号:198831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俄罗斯《权力》杂志记者报道,俄罗斯政府为2007年版《〈1945—2006年俄国现代史〉教师手册》(以下称《教师手册》)下达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指示,“约定是这样的:斯大林——好(建立了垂直的政权,但是,没有私有制);赫鲁晓夫——坏(削弱了政权的垂直性);勃列日涅夫——好(按照评价斯大林的标准);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坏(毁灭了国家,但是,在叶利钦时期出现了私有制);普京——最好的执政者(加强了政权的垂直性和私有制)”。

——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解读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该《教师手册》的任一评价指示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所选观点进行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并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知识点】 斯大林模式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家领导人的公开讲话有着强烈的时代烙印。

讲话内容及时间解读
“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

——列宁(1920年)

“如果他们(农民)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列宁(1921年)

20世纪20年代初,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并超期服役,导致苏俄爆发严重经济、政治危机,苏俄政府调整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策略,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和农民的关系,恢复自由贸易,通过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以货币工资取代实物配给制等市场化措施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一定程度允许私营企业发展,引进外国资本,发展经济。
政策实质是尊重经济规律,按市场、商业原则在工农业间建立正常的经济联系,政策的实施使国民经济得到稳定与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

——斯大林(1937年)

“应当让企业制定出紧张计划……但这种计划要制定得能够完成。如果说,让一个企业或者工业部门制定出不可能完成的紧张计划,那么,我们必然会使与之协作的其他企业或者部门也都完不成。这样,势必为比例失调制造条件。”

——赫鲁晓夫(1953年)

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
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侧重农业方面,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工业管理体制。加大农业投入,实行农产品收购制,使农庄和企业获得一定的自主权。
改革推动了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探索,但其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改革收效不大。
请参照表中不同时期领导人发言内容的解读示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中①、②两个空白处的内容解读。
2024-04-25更新 | 39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年底,美国《时代周刊》会选出年度风云人物(英语:Person of the Year),即过去一年最具有影响力的人。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部分年度风云人物。


任选三位年度风云人物,并结合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人物与时代”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实引用合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19-03-27更新 | 110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20世纪20年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柯立芝繁荣经济大危机胡佛自由放任
20世纪30年代开展计划经济建设罗斯福新政
20世纪40年代斯大林模式凯恩斯主义盛行
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建立福利国家
20世纪6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继续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纷纷建立混合型经济
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减少福利政策
根据表格内容,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根据材料提炼出恰当的论题,观点明确,阐述合理,史论结合。)
2023-07-27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