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 题号:1991515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天,毛泽东签发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于新中国教育政策做出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同时期,接收并改造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学校,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的先进经验来建设新中国的教育,并从外国列强手中迅速收回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结束了学校接受外国津贴,实施外国教育的历史。

1957年2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他反对机械的教授和管理方法,主张“少而精和启发式”。他还说:“学生负担太重,影响了健康,学了也无用,建议从一切活动总量中,砍掉三分之一。”

——摘编自申富强《毛泽东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者》


(1)根据材料,归纳毛泽东关于新中国教育事业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毛泽东关于新中国教育事业的主要观点的历史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年代的扫盲教育运动进行了三次。第一次是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期的扫盲教育。针对文盲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80%这一局面,党中央提出:“要作必要准备,以便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识字教育,扫除文盲的伟大工作。”第二次是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期即19551956年的扫盲教育。19556月,周恩来总理在发布的《关于加强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指示》中提出:在过渡时期内,基本扫除农村中的青壮年文盲。第三次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扫盲教育。随着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出现,文化教育战线的“大跃进”也紧随其后。在扫盲运动中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的扫盲机构,设置了中央扫盲工作委员会,下设农村扫盲工作司,并建立专管农村扫盲工作的统一机构。根据文盲班学员们居住地方的密集程度及学习程度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此外还根据学员们学习时间的不同,布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农忙少学,农闲多学”。这一时期的扫盲教育是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其范围涉及全国各个地方,从农村到城市,具体到每个人。

——摘编自李秀玲、张兴琳《浅论20世纪50年代扫盲教育》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50年代扫盲教育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扫盲教育运动的意义。
2024-05-01更新 | 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949要1957年我国各类高校数量及构成情况(单位:所)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高校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2019-02-02更新 | 10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应以……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给青年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适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高校基本形成了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校长负责,政工部门、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青年团和学生会等相互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教育部结合苏联经验和我国高校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解放初期,高校普遍开设《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与《新民主主义论》及《政治经济学》同为独立课程。1956年,教育部规定高校开设《马列主义基础》《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和《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这四门政治理论课程。

1950年、1951年、1955年教育部多次举办教学讲习班、备课会和讨论会,以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

——以上材料依据鲁双、袁奋光《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与启示》综合而成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初期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措施。
(2)概括新中国初期我国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
2019-08-09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