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2003485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自古以来,西北地区是许多不同民族进进出出的地方,千里驼铃,渡过沙碛,翻过山隘。自从汉代开通西域的丝道,中国经由这个西北的出入口,与中亚、中东及欧洲接触,两千年来从未停止。中国的丝帛西运,西方的宗教东来,佛教,祆教……都从这一条通道传入中国地区,也再转输东亚其他地区、中国获得了贸易的利润,然后西方思想的刺激,更为深切地改变了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

——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二   自认为负有传教使命的欧洲人到达新大陆时,便以各种方式扩大基督教的影响,他们在南美取得了很大进展,罗马天主教在拉丁美洲大多数地区盛行……随着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展开,来到美洲的奴隶中间也形成了混合宗教,即非美混合宗教,如海地的伏都教,至今仍在其农村流行。迁移到美洲的白人把旧世界的各种家畜(特别是马、牛和羊)以及农作物(小麦、燕麦、犬麦)带到新世界。与此同时,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以及南瓜、可可等。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丝道”的历史意义。
(2)根据上述材料,以“一带一路”与文明交流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论题,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史实恰当,表述流畅,不少于240字)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古代丝绸之路是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历史渊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了解到西域人的政治和军事情况,同时还带回大量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此后,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使亚洲中部地区恢复了和平。随着古典帝国的扩张,商人和旅行者建立了广大的商业网络通道,在这些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的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历史学家把这些商路统称为丝绸之路。对商人和他们的商品来说,丝绸之路就是令人瞩目的高速公路;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

材料二   贸易与城市化的发展使唐宋时期的中国成为一个繁荣的、国际性的社会。商人取道海路和陆路前来中国从事贸易。东南亚岛屿的香料、越南的翠鸟羽毛和玳瑁、印度的珍珠和香料、中亚的马匹和甜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产品被运送到中国。在中亚、东南亚、印度、波斯和东非的港口城市,富商和统治者身着中国的丝绸,餐桌上摆放着中国瓷器。中国经济在唐宋时期的快速增长就这样促进了整个东半球大部分地区贸易和经济的增长。

——以上材料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并概括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内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经济繁荣的原因。这一时期对外贸易通道及输出商品与汉朝相比有何新变化。
2022-11-11更新 | 9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邮政发行过许多丝路题材邮票,1985年,原邮电部发行《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图),一套4枚,此套邮票采用中国画技法,生动再现了古代中国与亚非各国的海上丝绸贸易。2017年,中国邮政发行《张骞》特种邮票,一套2枚(图),第一枚《凿空西域》,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背景,描绘了张雾在摆脱匈奴长年囚禁后仍心系使命,不畏艰辛继续前行的场景。第二枚《开辟丝路》,以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为背景,描绘了张骞遍访西域,与各国政权建立友好关系的场景。2017年,中国邮政发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纪念邮票,一套1枚。邮票以论坛标识为主体,水纹、祥云分别代表海、陆丝绸之路,体现水利万物、包容、圆融的思想。邮票画面下方域市剪影结合了古代文明遗址与现代建筑,体现了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和平、发展与繁荣的共同愿景。

——高露、陆雪梅《邮票中的一带一路


材料二 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交通走廊的机遇与风险》报告称,一带一路交通项目可降低贸易成本,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中国作为一个曾经积贫积弱的人口大国,实现整体脱贫令世界瞩目,中国经验为全球减贫提供了活教材

——摘编自翟东升《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减贫之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邮票中“一带一路”彰显的价值。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建“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
2023-02-25更新 | 18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恰克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多伦、张家口等地也较近,于是恰克图成为清中后期中俄经济贸易往来的最重要枢纽。18世纪中叶,由于沙俄威胁边疆,故清朝采取罢市的方式使其被迫与清廷谈判订立条约。沙俄在东西伯利亚地区兴建了许多呢绒厂、制革厂和羊毛加工厂,恰克图边市贸易还为俄国国库填充了巨额税收。经营着“万里茶道”的晋商为及时运送茶叶等货物,不断扩充商路上的船行、车帮、驼队等运输组织。张家口在明朝时只是一个小边堡,到清朝却成为华商从事边市贸易输出输入货物的重要基地。中俄《天津条约》签订后,俄国获得了许多在华贸易的特权,特别是1903年东清铁路的全线通车,使贸易的重点转移至黑龙江地区和铁路沿线,致使商品赴欧洲的运输时限大为缩短。至此恰克图市场丧失了中俄贸易的中心地位,并逐步走向衰落。

——摘编自史军伟《试论清代中俄恰克图边市贸易》

材料二   近代以来,徽州茶叶和福建茶叶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徽商具有“贾而好儒”的特征,在商业活动中往往是重义轻利,南宋大儒朱熹曾在福建生活讲学多年,其思想对福建商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近代徽州茶商和福建茶商的经营活动中,家族传承的经营模式屡见不鲜。明清时期,广州地区的外销茶贸易几乎为福建茶商和徽州茶商所垄断。五口通商以后,徽州和福建地区茶叶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徽州茶商往往在本地进行茶叶的收购和加工活动,依靠长江和京杭运河两大水系,然后运往上海或广州进而销售到国外,销售的产品多为精装绿茶。而福建茶种类丰富,以红茶、绿茶和砖茶为主,就地销售给山西茶商,再由他们北运至恰克图等地销售,产茶地与贸易地之间的距离遥远,给茶叶的外销造成了极大不便,尤其“自粤逆窜扰两楚,金陵道梗,商贩不行,佣工失业。”

——摘编自楚子轩《近代福建茶商与徽州茶商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中俄恰克图贸易的历史地位,并分析其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福建茶商与徽州茶商的相同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对外贸易给你带来的启示。
2023-12-04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