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2005374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图书馆”是从宫廷的“档案馆”起步,名称各有不同,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唐以降,书院兴起,无书不成书院,极大地推动了藏书风气的兴盛,印刷术出现之后,书籍实现了商品化,从官方到民间,藏书之风弥漫,宋朝各地州学都建有藏书楼;私人藏书更胜官方,“仕宦稍显著,家必有书数千卷”.宋元以来,江南兴盛,文化繁荣,是读书人和藏书人比例最高的地区,藏书楼比比皆是.……中国传统的这种藏书,核心是“藏”,藏书的目的:一是传于后代,二是保值增值,并不与阅读有多少直接关系.书只是一种秘不示人的古玩、古董和艺术品,而不是一种读物,对他们而言,书籍只是物质象征,而不是精神财富.

——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一部关于机器与人的进化史笔记》

材料二   1653年,曼彻斯特市成立了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切塔姆图书馆,这是英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1669年,作家约翰·伊夫林提出为公共图书馆立法的建议,此后,主张以公共税收来维持免费图书馆的建议增多.18世纪,工业和科学的发展逐渐战胜神学,人们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于是,英国逐渐产生教区图书馆、咖啡屋、慈善学校和机械工人学校等各类信息传播载体。1850年,尤瓦特提交的《公共图书馆法》议案经过议会的反复斗争最终被认可,

英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法令生效.此后,英国的议会文化使得公共图书馆大行其道,公共图书馆迅速成长,到19世纪末,英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超过100个.

——摘编自《英国公共图书馆产生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国古代藏书的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19世纪英国公共图书馆得以发展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至隋开通大运河,扬州的经济中心逐渐向运河两岸发展,其城址也迁至运河方向。北宋时期的杭州在运河的推动下,城市的繁华地带从城南扩展至沿城内的主要水系沿岸,水系沿岸逐渐出现商业街,封闭的“市”被代之以开敞的集市。明清苏州沿运河的胥门、阊门、山塘街一带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吸引了四方商贾的云集,甚至太湖村民也出现了“莫嫌村坞行人少,夫婿经商不在家”的景象。

材料二   建国后,大运河江浙段的沿岸地区形成了带状形态工业区,大号污水直排运河。改革开放后,工业企业和码头不再是古运河发挥作用的象征,河边的历也建销和生态绿化逐渐成为发展主角。2019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为大运河沿线发展谋篇布局。2020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时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静《运河与沿线城市商业发展探析》等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大运河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运河沿岸区域服务功能的变化。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时代价值。
2022-08-29更新 | 1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罗马帝国初期,诸多执政者都建立了自己的庄园。在众多著名的庄国中,只有皇帝哈德良(117-138年在位)的庄国还残留着较多的遗迹,它是罗马帝国的繁荣与生活品味在建筑园林上的果中表现。相传,大约公元124年,皇帝本人参与了山庄的规划。从遗址上看,庄园内除了有宏伟的宫殿群之外,还有图书馆、画廊、艺术宫、剧场、庙宇、浴室、竞技场、游泳池及其他附属建筑。这些建筑布向随意,因山就势,变化丰富,分散在山庄各处,没有明确的轴线。整个山庄以溪、河、湖、池及喷泉等水体统一全园,夏季还有水帘从餐厅上方悬垂而下。国内还有一座建在小岛中的水中剧场(如下图所示)。

   

——摘编自朱建宁、赵晶《西方园林史》

材料二

   

(即陕西占11%,河南占11%,山东占8%,浙江占8%,其他省份占62%)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各省数量统计(不含立项)

2010年至2021年,国家共公布了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不含立项)第一批主要集中在河南、陕西、四川和北京,第二批分布范围包括新疆、黑龙江和广西,第三批新增河北、宁夏、福建、安徽等地项目。据统计,(截至2021年)36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有11处为世界文化遗产,5处为5A(级)景区。在遗址公园的建设、运营与管理中,由于地理区位的差异性,考古遗址公园的数量、定位、利用策略、展示目标与方式等都有所不同。

——摘编自彭婷《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统计与分布特征》

(1)根据材料一,以哈德良庄园为例,概括罗马帝国前期园林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开展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总结考古遗址发掘与保护的历史经验。
2023-09-07更新 | 1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81年)是埃及奴隶制国家的极盛时代,当时的法老征用民力,为自己建筑穷奢极侈的陵墓——金字塔。目前在尼罗河下游的平原上,矗立着许多高可摩天的金字塔,绵亘数十里,其中最大的是法老胡夫的陵墓,占地约六百公亩,系用230万块花岗石砌成,平均每块花岗石的重量约2520千克。金字塔的塔身所用的石料,全都经过细工摩琢,方方整整,面平如镜,叠砌在一起,全靠其本身的重量互相衔合,不用任何黏合剂而缝隙不露,虽利刃亦不能楔入,其内部结构也有一定的法式,四壁还饰有雕刻,绘画,宛如地下宫殿,在1979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摘编自郭圣铭《古埃及的文化遗产》

材料二   《世界遗产公约》肯定了属于全人类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存在。人类只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史上一切伟大里程碑的托管者,对这些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关系到所有国家和全人类的命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纪念性建筑物、历史城镇,还是自然保护区,这些世界遗产都因时间的流逝,人类不负责的行为,侵蚀,潮湿、污染、快速城市化和观光客激增等原因,不断处于破坏的危机之中。

——摘编自张松《21世纪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埃及金字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世界遗产保护所面临的挑战。
2024-06-08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