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儒学成为正统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5 题号:2027495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邦的儿子和孙子继承了他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俭朴和仁慈作风。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年)时,他开始加强政府管制力度,对贸易和商人实行强制性政府管理,确立新税制,对盐、铁及粮食供应推行新的国家管制办法。最后这项措施后来叫做“和籴法”,即由政府在丰收年或在粮食富裕地区以低限价收购粮食,以避免歉收年出现饥荒。

整顿好帝国内部秩序,增加了政府岁入并提高了国力后,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开始实行野心勃勃的新征服计划。矛头首先指向位于东南部的福建和广东地区。那个时代北方的主要游牧民族是匈奴,汉朝将领曾抱怨说,匈奴“骑快马飞驰,他们胸中跳动着野兽的心”。但汉武帝还是在一系列战役中打败了他们,至少在一段时期内将他们赶出内蒙古、甘肃和新疆的大部分地区,然后在那些地区及沿丝绸之路安置中国驻军。

——摘编自【美】罗兹·墨菲著《亚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国家主流意识发生的变化及加强经济“管制”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新征服”行动产生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

材料三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传习录》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
(2)材料二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
2020-01-31更新 | 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的相关主张。

材料二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2)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材料三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假马克思主义的破产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在中国……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既不同于“四人帮”的假马克思主义,又不同于学者书斋里的或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它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给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走向人文主义。

——摘自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本文作者这里说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
2019-01-04更新 | 7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强调“天”的意志和权威,表明政权不是可以凭借武力随便来争夺的,同时也包含用天意来约束皇权的含义,也就是用“天意”对君主的权力作出种种限制,即使皇帝也不可为所欲为,要求君主为了民众必须贤明,必须德才兼备,承担“同民所欲”“爱民好士”的义务。因为这都是天命的要求。君主不可以逆天之命,君主如果逆天之命,那人民也就可以逆君之命了,这就叫“君命逆,则民有逆命”。

——摘编自徐克谦《董仲舒与中国经学传统》

材料二   15、16世纪,欧洲和中国在封建社会的内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潮有着显著的不同于以往一切时代的新的特点。……李贽和人文主义者就是他们(新兴的市民阶层和中小工商业者)的思想代表。李贽和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既反映了共同的时代本质,又各有鲜明的特点。

——摘编自赵西方《李贽的启蒙思想和西欧人文主义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儒学发展和政治统治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共同的时代本质”的体现。试从社会转型角度米阐述李贽“异端”思想的影响。
2020-02-17更新 | 1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