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203584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茫茫戈壁,莫高窟静立千年。从青春少女到白发苍苍,“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守望这文化瑰宝长达一个甲子的时光。如今,在距地球4亿多千米的浩瀚星空中,一颗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樊锦诗星”正静静运转。

【坚守·敦煌】

星光之下,是奔赴与扎根的不朽传奇。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坚信“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向”,樊锦诗西去敦煌,从此便是一生的事业。喝咸水、点油灯、住土屋、睡土炕、捉老鼠,成了这位江南姑娘的家常便饭。在从“小樊”变成“老太太”的漫漫岁月里,她没有觉得苦:“国家把这么重要的遗产交给我们,我们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历史。能为莫高窟做事,是我的幸运。”

一代代“打不走的莫高窟人”,守护千年瑰宝、传承中华文明,让曾经的疮痍之地成为今天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开放的典范。洞窟坍塌损毁时,他们徒手清沙、修筑围墙;世风浮躁时,他们埋首勤学、甘坐冷板凳,终在敦煌学研究上扬眉吐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开拓创新,以多彩文创让敦煌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近日,樊锦诗在继捐资1000万元支持敦煌学研究后,再次捐资1000万元用于敦煌文物事业和急需人才培养。

【青春·敦煌】

目前仅从事敦煌文物数字化保护的80后、90后就占到八成以上,为古老敦煌注入青春力量。他们用数字化新技术采集拼图,打造数字传播创意产品,将莫高窟“画”进数字世界除了方便游客瞻仰游览,更要使敦煌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设计者将壁画、文献中涉及饮食、音乐、舞蹈、服饰的内容与“岁时节令”相结合,呈现在互联网上,在二十四节气中展现敦煌之美,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同学认为,弘扬敦煌文化需要打造数字传播创意产品。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以樊锦诗为代表的一代敦煌人是如何创造“奔赴与扎根的不朽传奇”。
(2)结合材料与所学的文化知识,以三段论推理的形式对该同学的结论作出有效推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81年)是埃及奴隶制国家的极盛时代,当时的法老征用民力,为自己建筑穷奢极侈的陵墓——金字塔。目前在尼罗河下游的平原上,矗立着许多高可摩天的金字塔,绵亘数十里,其中最大的是法老胡夫的陵墓,占地约六百公亩,系用230万块花岗石砌成,平均每块花岗石的重量约2520千克。金字塔的塔身所用的石料,全都经过细工摩琢,方方整整,面平如镜,叠砌在一起,全靠其本身的重量互相衔合,不用任何黏合剂而缝隙不露,虽利刃亦不能楔入,其内部结构也有一定的法式,四壁还饰有雕刻,绘画,宛如地下宫殿,在1979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摘编自郭圣铭《古埃及的文化遗产》

材料二   《世界遗产公约》肯定了属于全人类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存在。人类只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史上一切伟大里程碑的托管者,对这些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关系到所有国家和全人类的命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纪念性建筑物、历史城镇,还是自然保护区,这些世界遗产都因时间的流逝,人类不负责的行为,侵蚀,潮湿、污染、快速城市化和观光客激增等原因,不断处于破坏的危机之中。

——摘编自张松《21世纪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埃及金字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世界遗产保护所面临的挑战。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拥有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博物馆资源,也擅长建设现代超级工程,让我们跟随它们一起寻找国家发展变迁的足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世界遗产”名录(部分)

遗产名称

所在地

遗产概况

长城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等省市区

1987.12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

甘肃省敦煌市

1987.12世界文化遗产

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北京市

1987.12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1994.12世界文化遗产

颐和园

北京市

1998.11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

山西省大同市

2001.12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

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市

2014.6.22世界文化遗产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福建省泉州

2021.7.25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

   

辛亥首义同志纪念章

辛亥革命博物院

李大钊“标准”头像原版照片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图表》

中国国家博物馆

材料三:中国超级工程(部分)

中国天眼: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探索宇宙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口径500米,发射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如果在里面倒满矿泉水,全世界70亿人平均每人可分4瓶,能看穿130多亿光年的区域,接近宇宙边缘。目前,“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港珠澳大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由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桥隧全长55千米,分别由三座通航桥、一条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岛及连接桥隧、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和港珠澳三地陆路联络线组成,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


(1)根据材料一,任选两个遗产名录设计一次主题研学,写出拟定的主题并说明研学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具体史实,论述中国现(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3)根据材料三,任选一项超级工程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现实价值。
2023-09-10更新 | 2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奥古斯都所推行的城市化运动最杰出的成就,毫无疑问,那就是辉煌的罗马建筑。罗马城在方位走向上注意与有序空间协调-致,城市主干道一条为南北走向,另一条为东西走问,两条大道成直角在市中心交汇。交汇点一般为城市中心, 通常在这里要为宗教纪念物挖一个地基。剧场是罗马人在借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方式加以变化,从而使得它比原来的形式更为华丽、雄伟。罗马市政当局认为城市人数在5万人左右最为合适。在罗马的建筑师看米,理想的城镇应为2400 -1600 英尺,因为长度太长就会看不清沿城墙传递的信号,因而对城防不利。城市的下水道、供水管、桥梁、道路一应俱全, 甚至还建立了西方世界最早的医院和最早的国家医疗体系。正是有了这样的管理才使罗马居民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喷泉的壮观场面得以实现。

一一据杨俊明、 巢立明《奥古斯都时期古罗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整理

材料二20 世纪60年代,经济空洞化使城市衰败地区蔓延,而衰败使中心区古老的建筑群逐渐沦为贫民窟,对城市文化及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欧洲城市曾尝试拆除哀败地区和建立现代建筑。对城市历史中心的破坏,引起了普遍的敌意。欧洲具有悠久的历史,城市中心密布着古老建筑群,各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进行精心地保护,城市更新罕见。城市历史中心建筑拆迁几乎是禁止的,政府还严格限制现代建筑布局在历史中心而破坏城市景观的协调性。欧洲闹市区依然完整保留着数百年前的画景似的古城风貌,古色古香。 城市建筑遗址有的可上溯到古罗马、古希腊时代。在城市中心附近,中世纪的罗马式圆顶教堂或哥特式出康教堂作为城市的天际线,象征着古老的庄严。

——摘编 自徐和来《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保护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古罗马城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欧洲城市更新运动中对古典建筑群保护的意义。
2023-08-01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