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 斯大林模式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59 题号:20366481
如表是1922-1933年苏联对德国进出口的主要商品种类及价值情况统计表(单位:亿卢布)。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出口商品种类食品毛皮粮食石油产品
价值10.59.95.34.6
进口商品种类机器设备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产品
价值41.714.92.96.6
A.苏联工业化依赖德国的支持B.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C.德国对苏联的贸易逆差巨大D.贸易是推进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知识点】 斯大林模式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有学者认为“在斯大林模式形成期间,苏联用强制手段确立了国家对农民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该机制
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实现了稳定的社会过渡
D.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支持
2017-04-17更新 | 16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轻工业发展确定了这样的计划:“生产消费品的工业应当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能够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应当特别注意发展纺织工业、皮革工业、食品工业”。材料表明
A.当时苏联重视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B.新经济政策注意提高人民的积极性
C.苏联采取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政策D.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是合理的
2016-11-27更新 | 50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苏联政府一方面向集体农庄提供贷款,加快农业的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建立2500多个机器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并监督农庄执行生产计划。苏联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改善农业生产落后面貌B.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
C.加快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
2020-12-27更新 | 2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