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赋税制度(汉-唐)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97 题号:20570388
唐代宗时安史之战平息,在代宗宝应元年的敕文中提到“近日已来,百姓逃散,至于户口,十不半存”,时任道州刺史元结也提到:“道州旧四万余户,经贼已来,不满四千”。据此可说明唐代(     
A.小农经济基础瓦解B.农民赋税负担日益加重
C.藩镇割据局面形成D.经济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新唐书》记载:“初定两税,货重钱轻,乃计钱而输绫绢。既而物价愈下,所纳愈多,绢,匹为钱三千二百(文),其后一匹为钱一千六百(文),输一者过二,虽赋不增旧,而民愈困矣。”这说明两税法的实施(     
A.加剧了经济的通货紧缩B.征收形式转向以货币为主
C.导致了农耕经济的衰退D.增加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
2023-12-20更新 | 16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下列两则材料是对两税法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唐《白居易集》卷2《重赋》

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符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后晋《旧唐书》卷《杨炎传》

A.前者认为两税法意在防止官员枉法
B.后者认为两税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C.前者把两税法的失败归结于官吏腐败有失偏颇
D.后者对两税法的评价较前者更加符合历史事实
2022-10-10更新 | 42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820年,唐宪宗下诏:“自今以后,宜准例三年一定两税,非论土著、客居,但据资产差率。”该举措意在应对(     
A.社会动荡引发的民户流动B.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迁移
C.经济重心渐趋南移的挑战D.藩镇割据造成的国家收入锐减
2023-05-28更新 | 7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