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54 题号:20694767
某研究者为研究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人的生活状况,搜集到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31月,上海《东方杂志》号召国人想象未来的中国,历史学家周谷城写下了一个奇怪的梦。他写道:“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我梦想着;此后我真能不再作什么梦想了。”

——19331月上海《东方杂志》

材料二“领导们问大家,对自己分到的房子有什么不满意的,还有什么需要。但是我们想,跟过去比已经很好了,还会有什么不满意的,周围的医院、邮电局、花园、菜场什么都已经有了,方便得不得了。家里用的还是抽水马桶,那可是刚解放啊,全上海人家都还是倒马桶的呢。"

——原上海绢纺织厂先进工作者郑长保回忆1952年首次搬进上海曹杨工人新村的往事

材料三在工人新村大道的两旁,守望这欣欣的白杨,风儿挨家奔跑送喜讯……生活啊,长着翅膀在飞翔,多少个工人子女进大学,多少户工人家中挂奖状。多少青年儿女立下大志,走遍祖国四面八方,多少家庭妇女离开灶台,解掉围裙换上工装。谁说古来百家不同姓,这里的家长是亲爱的党……"

——上海诗人宁宇《工人新村漫步》(写于1957年前后)

(1)根据材料一,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背景,谈谈你对周谷城这个“奇怪的梦”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述20世纪50年代上海工人生活状况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3)该研究者所搜集的史料有何局限?为更全面研究我国工人的生活状况,请向该研究者提供至少1条建议。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二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大半。

——包世臣《安吴四种》


(1)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反映的经济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四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2)依据材料三,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
(3)依据材料四,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
(4)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
2020-07-15更新 | 9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近代以来辛亥革命纪念】

材料: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对辛亥革命的态度颇为暧昧迂回。1912年“双十节”,国务总理赵秉钧代表袁世凯恭读祭文,只以“时会既开,国风丕变,帝制告终,民豪聿见”数语,表现民国肇建过程,肯定诸位烈士终结帝制之功,对民族革命几乎不提。随着北伐的胜利,中国国民党逐渐取得政权。1927年《上海民众国庆纪念大会宣言》中指出,“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在肯定辛亥革命具有两层意义的同时,使辛亥革命民族革命的性质之中加入了反帝内涵,这是对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引申。

——摘编自何广《历史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和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在辛亥革命纪念问题上所持态度的异同点。
(2)并简要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态度变化的原因。
2023-12-01更新 | 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初开始,公开发售国债成为欧洲许多国家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办法。16881689年,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格兰具备了为6年后在一片信任的氛围中创建英格兰银行所必需的条件。英格兰银行把短期公共信用业务并入一个半公营的现代货币银行体系。从1713年到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公债增长了1倍多,到“七年战争”结束时差不多又翻了一番。英国的公债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的1.273亿英镑,到1783年增加到2.429亿英镑,几乎翻了一番。

——《经济系统与国家财政》

材料二   1927年起,国民政府滥发公债。1932年,政府应付各种内债本息2.1亿余元,每月平均偿还1700万元。112日,国民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鉴于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中,政府每月财政支出仅军费一项需1800万元,不敷达1600万元,提出挪用每月内债还本付息基金以应急需。此消息引发市面恐慌,上海金融工商界纷纷致函反对。全国公债持券人会在宣言中指出:“此种举措,不啻将全国人民历年备置之财产,宣告没收,减绝人民之生计,破坏国家债信,而一方对于截留税收,冗军浮费,则坐视不敢处置,以致财政一无办法,乃不得不攘夺人民生活之源泉,以供政费暂时之挹注,此种举措徒起截税者之野心,为滥费者张目。全国国民,为国家经济立场,允当群起,誓死反对。”国民政府被迫于118日收回停付拟议。

——《上海金融业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

材料三   1981年,中央决定发行国库券。3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认为发行国库券是平衡国家财政收支、调节和引导国民经济向协调方向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19811987年,每年国库券实际发行量都超过计划发行额,总其发行361.76亿元,1985年起可以贴现和抵押贷款。通过发行国库券,将人民群众手中的部分购买力及其他一部分社会财力集中起来,暂时转移给了国家,增加了国家重点建设的投资。

——《中国共产党公债政策的历史考察及经验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英国公债规模持续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全国公债持券人会反对国民政府停付内债本息的理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央发行国库券的作用。
2023-04-07更新 | 14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