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 北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管理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 题号:208728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文帝、景帝时期,西汉王朝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水旱之灾,百姓基本可以实现温饱,国库也囤积了钱财和粮食。汉初建立了严格的马匹驯养和管理制度,并制定法律加以约束,如实施“马复令”。在与匈奴贸易往来愈加频繁后,汉朝还从匈奴那里大量购买战马,以充军用。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大量生产铁器作为武器。

材料二   公元前133年,马邑的富商聂壹向王恢献策以马邑假献来诱敌深入,以此伏击匈奴。汉武帝采用了王恢的献计,发动了马邑之围。这场战争中聂壹假投降,以此来吸引匈奴进入汉朝的伏击圈。匈奴单于本来轻信,却不料在率大军赶往马邑城的途中知晓了此计划,故仓皇撤退。马邑之围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体现了匈奴对汉王朝的松懈心理,这也是汉王朝对匈奴政策由和亲转为战争的标志,为后来几十年汉匈间大规模战争拉开了序幕,汉匈战争从此全面爆发。汉武帝在位期间对匈奴的战争大大小小有十余次,其中决定性的战争有三次: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芯雨《西汉初至武帝时期汉对匈奴政策转变及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对匈奴政策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对匈奴战争的主要战果。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对匈奴战争的主要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商路的开辟对促进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文化在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时,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人们的需求也随着外交使团的活动而大为发展。各国使团出访时,根据当时的风俗,携带本国特有的物产作为礼品。这些官方交流促成了新的习惯和欲望,为私人经商打开了通路。对于中国丝织品来说,情况尤其如此。中国丝织品是各地最为需要的,至少占中国出口商品的90%;剩下的10%包括肉桂、大黄和优质铁。作为回报,中国也得到了各种物产,如:来自中亚的毛皮、毛织品、玉和牲畜,来自罗马诸行省的玻璃、珊瑚、珍珠、亚麻布、羊毛织品和黄金,其中黄金占首位。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这两者不是互不关联的,……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而中国汉朝时期最重要的佛教中心洛阳城之所以闻名天下,则与它是“来自西域的蛮族商人”的聚居地分不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有助于促进贸易畅通和经济发展的合作倡议。古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贸易线路之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传承丝路精神,坚持和平主义,勾画了经济合作和多边贸易发展的新愿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惠及各方。各方在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贸易投资等领域加大投入,有助于让各国间的人员、货物、资本流通更加便捷。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同有关国家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扩大开放合作共识,有利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保加利亚“一带一路”全国联合会主席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开通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析总结“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有哪些意义?
2024-05-11更新 | 1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古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第二届世界考古论坛上,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王巍做了题为“汉代之前的丝绸之路”的主题演讲,从考古发现出发,详解了欧亚大陆早期的文化交流。在演讲结束时他指出:“汉代张骞通西域,并非丝绸之路的开始,而是开启了古代东方与西方交流的新时代。即由零星地、断续地、小规模地民间交流转变为大规模地、持续地、官民结合的交流。”


史料①:《穆天子传》记载了约三千年前周穆王西游会见西王母的故事,并有周穆王送给西王母“锦组百纯(匹)”的记录。(穆王与西王母会见的地点大约在今天甘肃、青海和新疆一带)

史料②:甘肃某遗址黄牛骸骨。甘肃地区多处发现的距今5000年(公元前3000年)的黄牛骨骸,被认定为最早的家牛。在这些骨骼中,发现了原产于西亚地区的黄牛DNA说明这些家畜来自西亚地区。

史料③:俄国阿尔泰地区巴泽雷克墓出土的丝织品(约公元前5世纪)。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资料整理


指出材料①②③的史料类型,并依据史料说明“汉代张骞通西域,并非丝绸之路的开始”的理由。
2022-12-31更新 | 7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东亚地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区域。在这个地区产生的中华帝国在人类历史 上曾经有过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不仅影响过去,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未来。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殊方异物,四面而至”。《汉书·地理志》有“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贡见”的记载,说明汉朝已经与日本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往来了。孔子认为,外交关系就是向外示范中国国内体现于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相同原则。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中国向周边辐射的儒家文明板块,对周边“蛮夷”之国的文明进程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的东亚外交圈。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国家间的交往多在相邻的国家间进行,打上区域交往的烙印。

——摘编自邹近《张骞传说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中国与东亚国家外交关系更加成熟、稳定,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制。相互派遣使节,是双方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有时候使节团的规模庞大,少则几 十人,多则几百人,蔚为壮观。朝鲜每年定期向中国派遣使者,国王接受中国册封,使用中国的文字,奉中国正朔,成为中华传统世界藩属国的典型代表。日本向明朝派遣了使者,被永乐帝授予“日本国王之印”与准许来华的勘合贸易。勘合贸易促进了明朝与日本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茶器、书籍等大量输入日本,加速了日本国内文化发展。

——摘编自陈奉林《古代东亚外交圈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三   中国一直是主导东亚国际秩序的国家,按照东方国家的文化模式建立了一 套国际秩序与规范,即“天朝礼制体系”。中国一脉相承的对外关系史,铸就了睦邻 友好的优秀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大而不霸的民族风范。这种独特的民族风范具有 三大基本特征:“止戈为武、兼容开放、协和万邦。”

——摘编自陈奉林《古代东亚外交圈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亚外交圈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请列举明清时期的中国与东亚国家外交关系的表现。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亚外交圈。
2024-01-30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