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科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0 题号:20902925
【交流互鉴,共同发展】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   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开启了中国传统的天文学、数学与地理学向近代科学的演进,促进了中国士大夫阶层从空谈心性向注重实用的转变。明末,社会危机加剧,士大夫阶层开始对空谈性的理学进行反省与批判。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不仅丰富了士大夫们的知识,开拓了其视野,而且促进了其向经世致用理念的嬗变,为清代朴学的发展准备了条件。西学的传入,还冲击了“华夏中心”和“用夏变夷”的传统观念,促使士大夫阶层开始面向世界。

——摘编自马骏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特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三大发明“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西学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发展与交流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徐光启认为象数之学乃是有度有数之事的基础,强调因数以明理的观念,试图通过翻译《几何原本》从科学方法论层次来教偏理学“虚玄时妄之说”的倾向。徐光启还在天津建立农业试验场,利用西方技术将南方水稻种植在高纬度地区,并将甘薯引进天津以解饥民之饿,宋应星提出“穷究试验”“凡事皆须试验而后详之”的实学思想,他认为任何科学知识都要亲身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王微认为西方科技巧器甚多,在选取上必须以关乎百姓日用为宗旨,国家急需为先务。李之藻认为中学、西学各有所长,不能相互遮蔽,而是要兼收并蓄,以求会通一二,以彰显文盛。

——摘编自李敬峰《晚明“四贤”的科技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晚明时期科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科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2023-08-15更新 | 2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随着传教士东来,中国首次正式接触“西学”。随着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兴起,中西文明对话的渠道得以打开。西方传教士们带来的部分西方近代科技使徐光启、李之藻等思想趋新的士大夫产生浓厚兴趣,他们认为:“秘义巧术,乃得之乎数万里外来宾之使。”徐光启与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一起将西方数学的经典著作《几何原本》译成汉文,翻开了中西数学交流的第一页。在这一时期,西方的天文、地理、医学等也由传教士相继引入中国,中国一度出现了学习“西学”的热潮,并取得一定成绩。

-摘编自骆利红《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论述》

材料二   随着海上新航路的开通,输往欧洲的中国商品大大增加。中国商品所体现的高超的制作技巧和优雅的艺术品位,令欧洲人为之震惊。欧洲人对中国有了初步认识之后,中国人的信仰就成了欧洲人关注的焦点之一。许多报道都指出,中国人虽然不信基督教,却因尊奉儒家规范而养成了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习俗,这就意味着,上帝的启示绝不是道德的唯一源泉。在传教士所提供的素材中,欧洲思想家们还看到了他们所追求的开明专制主义。伏尔泰以钦美的口吻写道,在中国“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他们把中国的政治体制视为欧洲国家应该追随的榜样。

-摘编自张顺洪等《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学东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东学西传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023-06-29更新 | 13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梅文鼎(1633-1721)是清初著名的数学家、历算家和天文学家。文鼎为学勤奋,广阅博览使他汲取了古籍中丰富的营养,40岁时写成他的第一部数学著作《方程论》,阐发中国古算中多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纠正了一些传世的错误之处,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随着明清之际西学东渐潮流兴起,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文鼎科学、客观地对待中西科学文化交流,对中西之学采取去伪存真、兼收并蓄的态度,在天文算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著有《测器考》、《自鸣钟说》等。在中国科学史上,梅文鼎可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前有明末传统历算的衰颓和西方科学的输入,后有清中叶乾嘉学派对包括历算在内的传统学术的复兴。梅文鼎的天文和数学研究在他那个时代具有强烈的启蒙色彩。

——摘编自《明末清初中外科技交流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梅文鼎编著数学、历法以及天文学著作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梅文鼎学术研究成果的意义。
2023-07-18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