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辽夏金元的统治 >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 元朝的地方管理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8 题号:2098754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直都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发生过多次变化。元朝一级行政区划面积非常之大,如江浙行省,不仅辖有今浙江、福建全部,还辖有今江苏、安徽南部、江西北部部分地区。古代中国在一级行政区划上常以山河形便为主要原则。元朝反而以犬牙交错为原则,将不同地理单元的土地整合到同一个行政区中,如将与蜀地关联密切的汉中划归陕西行省。元代行省总数并不多,除特殊行省外,共10个,中书省居中调节,形成“都省握天下之机,行省分天下之治”的局面。尽管此种设里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但元朝维持中书省融城不变生要考虑的仍是军事层面。

——摘编自史岳《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贡献》

材料二   公元前227年,罗马行省管理体制正式建立。行省由征服而来,放视为罗马国家的财产,其居民被视作外国投降者。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地中海世界的绝大多数地区都被纳入罗马行省管辖之下。每当罗马筹建一个行省时,元老院首先对此行省作出原则决定,并派出十人委员会协同征服该地区的军事统帅具体执行,共同制定有关该行省的基本法规,确定行省内城市或公社的行政划分和法律地位。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行省远离罗马,总督实际上不受同僚官员和罗马保民官的限制,在司法方面除了涉及罗马公民(市民)的案件,也不受上诉权的束鳟。罗马对行省所征赋税,一般沿袭该地区以前统治者的旧制,各行省税收制度不尽相同。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土地税,由耕地和种植园的所有者负担。

——摘编自朱景文《古代中国的朝贡制度和古罗马的海外行省制度——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系形成的制度基础》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罗马行省制度与元代中国的行省制度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罗马和元代中国实施行省制的共同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2-前2004年)是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行省是其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对于乌尔第三王朝的中央集权制统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乌尔第三王朝将地方区划为:核心区、边远区、附属国。其中,核心区和边远区一同构成了乌尔第三王朝的行省单位,分别称为内省和外省,即行省的“二元制”结构。内省、外省统治主要有三个区别:一、地理位置不同。内省一般位于王朝的核心区域,主要是围绕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下游的区域,北起西帕尔城、南至乌尔城(今伊拉克南部);而外省主要位于底格里斯河中上游,北起阿淑尔城、南至埃兰的阿丹顿城(今伊朗西南部)。二、赋税种类不同。内省向中央政府缴纳或接收“巴拉”税(巴拉意为“交换、轮流”);而外省向中央政府缴纳“古恩”税(意为“地区赋税”)。三、行省长官不同。内省由总督负责行政事务,由将军负责军事事务,由国王任命;而外省一般由官员统筹负责军政事务。

——刘昌玉《乌尔第三王朝行省制度探析》

材料二   元代行省是元朝地方的最高级行政机构,其设置各有目的,诸如防卫祖宗之地,防范叛乱以及把握财税重地等。行省长官总揽一省的政事、军务、司法等各项工作。除了领置行省下属的路(府、州)和县(州)两级政权机构和宣慰司、宣抚司的重大行政事务外,还有权“处理境内官吏迁转,考核和刑事诉讼等政刑之事;掌管境内甲兵、镇戍军队等军国重事;掌管境内农桑、水利、漕运和赋税征收等经济事宜。”可见,行中书省长官以一人兼有行政、经济、军事大权。

——李俊刚《元朝行省制度及其渊源略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乌尔第三王朝行省与元朝行省制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乌尔第三王朝与元朝行省制的共同作用。
2023-09-12更新 | 9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匈奴越过阴山、夺取河套等地,迫使汉界退至陕北、陇东一线。统治者不得不以防御姿态应对西北边疆。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增强,地方王侯势力被严重削弱。面对匈奴的强大和不断侵扰,崇尚积极有为的汉武帝实施了有力的回击,重新占据了对北方和西北方的统治权,通过修筑边塞,派兵戍守,对当地进行了有效的经营……朝廷组织屯田和徙民实边,“皆与犁牛”,调发数万人至西北挖渠饮水,兴修水利灌溉工程。还设置使者校尉等官职保护商旅往来和为过往使节提供食宿,由此架起了西北地区对内对外的桥梁。

——摘编自郑承燕《汉武帝对北方地区的经营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在元朝的行省中,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的事务,包括边疆民族。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朝令夕至,声闻毕达”。“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在中央设置的管理吐蕃事务的是帝师和宣政院。帝师是主管全国宗教事务的官员,一般情况下并不直接管理吐蕃事务,而是通过宣政院或向皇帝推荐吐蕃地方官的形式来实现。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及其历史贡献。
2023-03-21更新 | 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的天下观念把 “中国”定位为至高无上、至大无外的中心。中国既是地理意义上的“天下中心”,也是文化意义上的“首善之区”。在统治疆域上,历代王朝直接管辖的郡县区域为核心区域,但同时通过朝贡、羁縻、土司、册封等机制吸纳周边的藩部或属国,天下体系长期呈现为一种中心清晰、边缘模糊的状态,中国的“内部”与“外部”不存在明确的界线。

——摘编自葛兆光《宅兹中国》等

材料二 从 19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中国社会对于世界秩序的认知发生了颠覆性改变。19 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伴随着中西方在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撞击,现代地理学开始在中国得到普及,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基本学习科目。在晚清知识分子编写的地理教科书中,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得到了新的呈现。首先,其强调中国并非世界之中心,而只是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一国。其次,晚清地理教科书明晰了中国的领土范围和边界:西界“距亚洲之中枢,与英俄两国属地相接”;东界“东隔东海,与日本国相望”;南界“南临南海,接法属之安南,及英属之缅甸,西南隔大山,与英属之印度分界”;北界“自西而北而东北,包中国之三面者,皆俄国之属地也,唯东北部之南境,隔鸭绿江,与朝鲜国相连”。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史实论证传统中国疆域的治理特征。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传统中国疆域治理与近代中国疆域治理的不同点。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疆域变化的历史意义。
2021-12-24更新 | 2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