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5 题号:209932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统治的中心区域在关东一带,千余年的开发经营使该地区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城邑。周朝开启了关东向关中地区大规模移民的序幕。秦统一六国后,“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汉承秦制,各地诸侯要留居国都,以大规模移民来充实关中地区。西汉末年,原居我国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因气候变化、瘟疫肆虐,开始向长城以南气候温暖的农业区域移动。连年的灾荒使得大批灾民自发向关中地区移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地广人稀、治安稳定,北方流民趋之若鹜。其中不乏中原世家大族和政府官吏,许多官员连同原来治所内的人民一起迁徙过来,在侨置州郡县内继续行使职权。

隋唐时期,官方组织的人口迁徙见于史籍甚少,安史之乱引发了又一次移民南迁的高潮,余波直至北宋初年。

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不堪忍受金人的暴虐而南迁,每当宋军抗金归来,北民从者如云。北民为江南带来了生产技术、劳动力等经济迅速发展的必备条件,大大加速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方的过度开发。

材料二   明初,政府移江、浙、皖、赣等地数十万人民至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黄淮间地区,又把山西和山东东部地区的人民移往河北、河南和山东西部等地,在长城一线设置了九个边镇,设立卫所,移民屯边。

清军入关,东北人口大减,土地荒芜。顺治初年清政府“招徕流民”垦荒以开发东北,光绪时完全开禁,闯关东的中原流民如洪水般涌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康雍乾时期广东、福建等临海地区则以到台湾和东南亚地区者居多,称作下南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唐克周《中国古代移民问题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移民潮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移民潮带来的影响。
2023·全国·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的比例

公元年代世界人口中国人口估计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最高估计数最低估计数
1
700
1100
1400
1600
1700
1800
3.27亿
2.07亿
3.20亿
3.74亿
5.79亿
6.79亿
11.24亿
1.70亿
   
3.01亿
3.50亿
5.45亿
6.10亿
8.14亿
0.60亿
0.58亿
1.00亿
0.75亿
2.00亿
1.50亿
3.40亿
18.35%—35.29%
27.05%
31.25%—33.22%
20.05%—21.43%
34.54%—36.70%
22.09%—24.59%
30.25%—41.77%

——摘编自葛剑雄《疆域与人口》


(1)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口在1400~1800年增长的经济因素。
2021-10-13更新 | 3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在中国古代,人口数量的增减一直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提取如图信息,说明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并对影响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相关因素做出合理解释。
2021-07-12更新 | 10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都知道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丝国”,并且对丝的生产进行了种种猜测和想象。

1世纪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他的《自然史》中写道:人们在那里所遇到的第一批人是赛里斯人,这一民族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防线和织布这两道工序。由于在遥远的地区有人完成了如此复杂的劳动,罗马的贵妇人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而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

生活在2世纪的学者包撒尼雅斯所撰《希腊志》则提出另一种说法:至于赛里斯人用作制作衣装的那些丝线,它并不是从树皮中提取的,而是另有其他来源。在他们国内生存有一种小动物……比最大的金甲虫还要大两倍。在其他特点方面,则与树上织网的蜘蛛相似,完全如同蜘蛛一样也有八只足。赛里斯人制造了于冬夏咸宜的小笼来饲养这些动物。这些动物作出一种缠绕在它们的足上的细丝。

——[法]戈岱司编,耿昇译《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关于中国古代丝的生产的相同猜测和想象。
2022-07-16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