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 改革开放进程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2099847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地图上的经济史



图1 “一五”计划时期

图2   十年建设时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100年地图集(1921—2021)》


(1)比较图1、图2,总结这两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建设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
2023·全国·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德战争爆发之初,苏联政府鼓励人民开垦国家的闲置土地,允许利用集体农庄的部分土地,并分给集体农庄的农民一定的宅旁园地。1945年11月,人民委员会决议拨给工人国有或集体农庄的空闲土地,用作喂养家畜的放牧地和割草地。战后开始改善这些状况,土地被强制收回,把利用集体农庄的公有土地列为违反农业劳动组合章程的现象。在苏联经历灾荒年的情况下,如果允许农民利用集体农庄的空闲土地或允许农民对国家闲置土地的开垦,则可帮助人民度过艰难岁月。苏联重新收回土地,体现了苏联领导思想和政策的僵化。

——摘编自王瑶《战后初期苏联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

材料二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各地农村干部和社员群众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许多地方逐渐发展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1980年,中央下发通知,强调要进一步搞好集体经济,也指出,“在生产队的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后来,中央又进一步肯定双包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是合作经济中的一个经营层次。1981年12月,《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工作获得迅速进展。

——摘编自郭大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93》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后苏联农业政策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政策的转变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家政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2019-09-16更新 | 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都诸市令(从六品上)掌百族交易之事……凡建标立候,陈肆辨物,以二物平市(注:谓秤以格,斗以概),以三贾均市 (注:精为上贾,次为中贾,粗为下贾) 。……以伪滥之物交易者,没官;短狭不中量者,还主。……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20

材料二 “(宋)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

──引自《中国商业简史》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主要表现在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无到有的形成和发展。近代社会转型最主要地表现在使传统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工业化过程”。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四 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

——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


(1)阅读材料一,归纳唐朝政府管理市场的主要措施。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城市商业发展有什么新变化?
(2)阅读材料三,结合清朝晚期的时代背景,分析推动近代中国经济向“工业化”转型的主要因素。
(3)阅读材料四并联系所学知识,简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意义。
2018-08-01更新 | 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


——摘编自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1)第五阶段“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以1953年一1957年“一五”计划为例,这期间我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此任务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2)该学者认为,第六阶段的模式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关键在于“激活了社会内部的微观个体、地方与企业的竞争活力”。试用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具体史实来说明这一观点。
2021-08-31更新 | 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