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7 题号:2122785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和厚重的“历史符号”,为人类文明交流互动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规模宏大的莫高窟中保存的精美壁画、雕塑,融汇了中国、印度、中亚乃至希腊文明等多种元素。1988-1995年,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汉文、西夏文、回鹘文和蒙古文等元代印本共39件,根据其中一些有明确信息可考的印本得知,其刻印地主要位于元大都和杭州等地,而且大都是元代后半期之物。这批印本以佛经为主,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另外北区还出土了丝绸类纺织品,如莫高窟北区第51窟出土一件褐地龟背纹妆花(南京云锦织造工艺中最复杂的一个品种)纱残片,经学者鉴定为元代织物。

——摘编自刘拉毛卓玛、杨富学《元代印本在莫高窟的发现及其重要性》

材料二   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正式成立,开启了敦煌吐鲁番学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学者以强烈的学术、文化自觉,积极投身到包罗宏富的敦煌吐鲁番学研究之中,奋勇直追、发愤图强,经过40年的努力,逐渐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旧有状况,形成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崭新局面。敦煌吐鲁番学得以不断赓续发展,成为源于中国且实至名归的国际显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9月5日第002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研究元代敦煌历史可以采用的史料。
(2)总结材料一反映的元代后期敦煌的历史事实。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学者积极投身于敦煌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人类的经济活动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并在建筑规划思想上体现出地域性和民族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0~1957年中国城市人口变化表


——李蓓蓓《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材料二 颐和园由北面的万寿山和山南的昆明湖组成。乾隆曾展拓湖面东部,使原来正对万寿山中部的东岸线退至山东麓部位,山和湖的关系结合得更加自然。展拓后的昆明湖呈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水面辽阔,约占全园四分之三。”

——摘编自萧默《建筑的意境》

材料三 四合院,是一种由四面房屋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内院式建筑(如图)。四合院广泛分布在中国南北各地,尤以北方地区最为典型。对于四合院的解读,主要基于以下两个视角:


①遵循了建筑与自然环境、气候的和谐统一:从剖面看,庭院南北向距离与房高的平均比例为10:3,这样低矮平缓的比例便于夏季风的进入,能在湿热的夏季带走多余的热量和水分。这一特征在中国古代大量的建筑中都有所体现

②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礼制的秩序感:四合院民居在布局上多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房屋四角以廊道或围墙联系围合,形成主次分明、安静内敛的居住环境。这种结构恰恰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法要求

——根据朱瑾、王军《四合院的文化阐释与伦理解读》等论文摘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40年代以前和20世纪4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颐和园的规划如何体现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学说知识,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视角的认识?侧重分析①,请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这个角度,以秦长城为例进行阐述。侧重分析②,请从建筑与文化的关系这个角度,以平遥古城的民居为例进行阐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020-05-22更新 | 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中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民族团结和边疆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吐蕃王朝灭亡后,古老的宫堡大部分毁于战火,加上雷击等自然灾害,布达拉宫的规模日益缩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布达拉宫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的白宫及其圆寂后修建的红宫。此后,历代达赖喇嘛又相继扩建,终成布达拉宫今日之规模。

——余茂智《布达拉宫——藏族古建筑的精华》

材料二   以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为契机,唐太宗开启了汉文化大规模传入吐蕃地区的大门,其历史功绩可以和孔子创立儒学、占卜、历算、工巧等的贡献相媲美。

——韩腾、石硕《从藏文史料对唐太宗的记载看藏族史学观》

材料三   清朝皇帝频繁地召见边疆民族各族王公、活佛、喇嘛、土司等上层人物,其中到北京觐见者,称为“年班”,到承德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觐见者,称为“围班”……皇帝与他们共同宴享射猎,赏赐财物,笼络感情,从而达到了“来之乃所以安之”、“恩益深而情益联”的怀柔效果。

——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布达拉宫的修建历程,并从布达拉宫的修建历程的角度,用一句话概括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唐太宗时期“开启了汉文化大规模传入吐蕃地区的大门”。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承德避暑山庄的政治地位。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并以故宫中的某一建筑为例加以说明。
2020-01-18更新 | 2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博物馆中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由封国到帝国的历史缩影与实物佐证,是秦文明的名片,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史记》记载:秦始皇陵由李斯依惯例主持规划设计,章郸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9年,秦始皇陵有76个故宫那么大,有数百个陪葬坑。出土的三个坑,由8000余件形体高大的俑群构成一组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人数最多时近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在出土的陶俑身上的一些隐蔽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些刻划或戳印文字,除了编号外,都是陶工名。兵马俑一共有七个部分组成,部分零件是相通的,达到了“模件化”生产。兵马俑的制造团队高达千余人,是“规模化”生产。兵马俑组装好之后,还要涉及到细节和肖像处理,做到了“千人千面”。

——摘编自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兵马俑简介》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秦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0-09-10更新 | 2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