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6 题号:21263985
“协和万邦”是中华传统文化始终秉持和践行的人文取向和价值理念。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cuī)。

——《左传·桓公二年》

材料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大格局大智慧(节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感叹:“在每一个时代,政治家们都尝试着寻求和平,然而和平总是地区性秩序,从未能建立在全球的基础上。”回望近代以来的人类历史,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国际秩序变迁背后的西方世界观始终无法突破一己的利益考量,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成为难以企及的梦想。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02月07日06版)

(1)阅读材料一,指出周初统治者“协和万邦”的制度创新并陈述该制度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立足中国‘和’文化,构建和平世界”为题,论述回答“基辛格感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从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立国之初,中央负责有关外交事宜的机构是礼部和理藩院……虽然18421860年间,中国和外国发生了频繁的外交关系,但这一时期的中外关系主要建立在条约关系之上而不是外交关系上的……1860年以后随着《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才开始迈入了近代外交的体制之下。这包括使节(或使领)的派遣,驻外使节的设立、政府级外交部门“总理衙门”的设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交礼仪以及理性常规的外事活动的逐步采用等。

————姚翠翠《略论晚清外交体制近代化的递嬗》

材料二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外交转变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转变原因。
(2)阅读材料二的数据,认识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
2023-02-01更新 | 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新中国初期外交】

材料一   南京、上海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军事上取得了压倒性优势,中共中央在酝酿新民主主义的外交关系、处理与英美的关系时,表现出了一种坚持原则的主动:即只要美国断绝与国民党政府的联系,停止援助国民党残余势力,可以考虑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共中央考虑的并非争取美国的承认问题,而是一种基于平等关系上的建交问题,争取建立外交关系上的主动,而非被动等待承认。中共中央此种外交政策,让在华的司徒雷登等有明确的感知。美国国内尽管存在现实主义的政策考量,有呼吁与新中国接触的声音,但在意识形态因素占据主流的情形下,美国最终纠集起反华阵营。英国因在华拥有巨大的商业利益,且自二战后一直希望继续保持对香港的殖民统治,以实现其远东战略目标,因而英国政府内部主张承认新中国的声音占据了主流。1950年1月6日,英国正式承认新中国。

——摘编自侯中军《承认新中国与新民主主义外交的酝酿》

材料二

——以上图片均选自《历史地图册》(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49年10月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外交发生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变化原因。
2024-02-21更新 | 1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   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阅读材料,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的国际形势,谈谈新中国成立初的外交智慧。
2022-02-01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