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8 题号:21267419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经典观点解读
《礼记·大学》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密不可分。一个人树立治国的志向,首先要从修身齐家做起,这成为历代有志之士的追求。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是讲修身与治国的关系。经历了近代列强侵略、国破家亡的苦难与伤痛,家国情怀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孟子》解释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材料二

仁人志士历史贡献解读
汉朝班超一家数代对国家强盛、边疆巩固作出了贡献。学习中外历史知识,每个爱国学子都要把增长知识、学好本领与国家的富强联系起来。
著名政治家和学者梁启超不仅本人对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他的九个子女也都成为有用之才;中国航天奠基人之一梁思礼院士是梁启超的少子,在被问及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什么时,他说:“爱国!”。
回族青年马本斋和他的母亲英勇抗日的事迹,传颂至今。
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体现家国情怀的典范方志敏被捕入狱后写下的“假使能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一条蚁命!”“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的名句,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前仆后继。

材料三

仁人志士名言解读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铭记历史,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与担当。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钱学森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围绕主题“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结构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许倬云的史学著作《万古江河》一书各章的标题,得益于梁启超《中国史叙论》中所述的观念。书中目录第三章至第六章的标题分别是“中国之中国(公元前3世纪一公元2世纪)”“东亚的中国(2世纪-10世纪)”“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10世纪-15世纪)"“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上篇:15世纪—17世纪)”。


结合所学史实,请围绕目录中的“中国”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4-03-23更新 | 39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华夷之辨”到“华夷一统”,从政治统一体到大一统思想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早期孕育。经过先秦、秦汉魏晋、隋唐至宋辽夏金、元明清时期数千年潜移默化的影响,各族人民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形成了华夏文明的民族精神象征,为强化各民族紧密相连、休戚与共的共同体意识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为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大团结意识提供了心理结构、情感支撑和价值能动。

——摘编自马慧、刘毅《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溯源的大一统思想研究》


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部分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01-28更新 | 122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价值目标内涵内涵解读
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秩序与和谐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从整体上讲,主要彰显了两大主题,一是阖家团圆,二是人际交流,而这两大主题都是中国人“和”思想的集中体现,如中国春节和中秋节
家国情怀每当节日来临,人们心中都充满着对亲人、家乡的眷恋,对祖国、民族的热爱。正因如此,传统节日文化成为维系民族情感,深化国家认同的精神纽带,如中国春节、端午节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孝道至上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孝道首先体现为尊祖敬宗的感恩意识,例如春节、清明节的扫墓、祭祀活动
自强不息在以人为本、以人为贵的价值观念下,每个传统节日都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也蕴含着勤劳勇敢、刚健自强的品德

——摘编自朱静怡《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的整体或部分,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19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