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 斯大林模式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19 题号:2136335
2014年2月在俄罗斯索契冬奥会的开幕式中,有一场景(见右图):在布满苏联革命的红色中,蒸汽机车缓慢驶入,接着忙碌的交通,大工业拔地而起。这象征着俄国十月革命火车头带领俄罗斯进入一个新的工业时代。下列对苏联进入新工业时代的世界意义评价有误的是
A.开辟世界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代
B.为战胜德日法西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C.由此确立的模式一度成为多国学习榜样
D.为日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巨变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 斯大林模式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列宁指出,大机器工业是社会主义物质生产的源泉和基础,只有重工业的发展才能为整个工业、运输业、农业提供技术改造的基础,才能保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一思想推动了俄国
A.对社会主义道路新探索B.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C.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延续新经济政策的做法
2020-12-29更新 | 29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1927年10月1日,苏联政府首次发行工业化公债2亿卢布,仅30多天即被广大民众认购完毕。1926-1927年度工业投资原定为10亿卢布,实际投资总额增加到11亿卢布。这反映了
A.农业集体化已基本完成B.人民对政府的高度认同
C.计划经济体制运转高效D.市场运作方式获得成功
2022-05-26更新 | 38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1931 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 50%卖给苏联。1929 年~1930 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1931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销往苏联,193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50%。这说明
A.苏联工业化得益于特殊国际环境B.苏联国内的工业化建设尚未起步
C.西方国家帮助苏联进行了工业化D.美英为缓解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
2021-01-07更新 | 2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