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选官制度(汉-唐) > 隋唐科举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5 题号:21428499
唐初,在高宗时做到宰相的十一人中,明经擢第者二人——裴炎、张文瓘,二人均为中高级官吏子弟;进士及第的有九人,其中真正寒士出身且父祖也没有官位的,只有郭正一、高智周二人。这一现象体现出,唐初(     
A.士族影响并未消退B.门阀士族退出历史舞台
C.科举取士发展较快D.科举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知识点】 隋唐科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唐代诗人孟郊和白居易曾经即兴作诗如下图。这反映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27岁)

A.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参与政权B.九品中正制维护了士族的特权
C.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科举制剥夺和限制了贵族特权
2024-02-09更新 | 3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表是先秦到隋唐的主要选官制度演变历程,据此判断,不属于先秦至隋唐时期选官制度演变趋势的是(     
时代制度名称主要内容
西周世官制依据血缘关系授予并传承官职与爵位
战国军功爵制按照军功大小授予相应官职
汉朝察举制先考察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的舆论
评价和为官能力
魏晋九品中正制各州郡中正官品评人才并推荐给中央
隋唐科举制以明经、进士等分科考试的办法取士
A.选拔标准以血缘为主变为以才学为主B.选拔制度着重维护平民利益
C.选拔方式由推荐到更公开公平的考试D.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到中央
2023-02-03更新 | 12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史学家徐中约称“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治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文中的“它”是指(     
A.郡县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察举制
2021-08-22更新 | 1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