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 敌后战场的抗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3 题号:2160310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边区行政委员会在1939年关于村选举的指示信中说,“村政权之脆弱无力,不足以适应战斗环境担当战斗任务,在(民国)二十七年最末一次粉碎敌人围攻中,暴露的最为明显”。为此,抗日根据地花了很大力气宣传、组织基层选举,不仅挨家挨户动员,还成立选举训练班,并编出《选村长》等戏剧到处演出,印行大量像《大家选》这样的小报和宣传品,形象地告诉农民选上自己合意的人会带来什么好处。不仅如此,共产党人还和农民群众一起,想出了许多世界选举史上闻所未闻的选举办法,如豆选法、乍胳臂、背箱子等,以适应识字不多和不识字的农民。事实证明,只有农民自己将他们与政权拥在一起,“才能发生伟大的革命效力”。

——摘编自张鸣《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政权选举与文化的复归》

(1)据材料,概括边区政府推动基层选举措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边区政府推动基层选举的意义。
【知识点】 敌后战场的抗战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特别是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和我们党深刻总结大革命失败以后,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初期的经验教训,指出,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摘编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简史》对改革开放的进程做了系统论述(见下表)   

章节目录
第一章改革开放拉开大幕
第一节
第二节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党的工作中心转移
第三节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第四节调整经济政策与农村改革取得突破
第五节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第六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在延安时期,中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制度上的探索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领会作者的编写思路和意图,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空白时期进行补写、需要阐述。(要求:补写内容简明扼要,准确把握变迁的阶段特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3-04-18更新 | 2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的实践中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在树立良好形象的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不同群体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抗日根据地内陕甘宁边区民众军民齐心协力抗击侵略者,除了参军外,在支前、拥军、锄奸等其他活动中,根据地群众也积极参与,“甚至连妇女、儿童都站岗放哨”。根据地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很高,1937年陕甘宁边区选举中,参加选举的选民占到了选民总数的80%;晋察冀根据地参选率更高,参选民众占到了选民总数的80%以上;中心区更是达到了90%;游击区也达到了70%
国统区民众积极抗战,作战英勇,战绩卓越,顾全抗日大局,胸襟宽广;坚决抗日,政治民主,关注民生;中共清廉勤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与旧中国政党和官员截然不同,与国民党形成鲜明的反差,获得了全国各界的好评
国际人士美国记者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发表后,西方记者和美军观察组先后访问延安并都对中共作出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稳定亚太地区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共领导的根据地政治修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重要力量;国民党已经丧失了民心,中国共产党才代表中国的未来。中国共产党被国际社会广泛认知,并且受到普遍赞誉和好评,引起了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一些国家政府的重视,中共以“抗战、民主、进步”和充满健康活力的形象走向了世界

——摘编自李东朗、罗微《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构建》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何会引发广泛的关注。
2022-09-09更新 | 1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中,以文化建设引领前进方向、提供精神支撑、凝聚奋斗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中国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能够和中国具有进步性的资产阶级的唯物论者和自然科学家,建立反帝反封建反迷信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反动的唯心论建立统一战线。……它应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

——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材料二   相比较于封建主义落后文化、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无疑是先进、健康的文化。毛泽东基于探索与思考,围绕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独创性理论,如关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等。新中国文化建设沿着这一正确方向前进,抵制和消除一切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不断创造出先进的健康的社会主义崭新文化,在破旧立新上取得巨大成就,为后来的文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摘编自夏春涛《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光辉历程及深刻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的文化建设方针在革命和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2024-02-02更新 | 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