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 题号:21634471
道光二十一年,上海县的一则告示称:“钱庄生意或买卖豆、麦、花、布皆凭银票往来,或到期转换,或收划银钱。”这一告示反映出(     
A.货币信用本质增强B.信贷纠纷得以解决
C.传统借贷关系衰落D.民间借贷得到保护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在中国古代赋税征收中,原定征收的实物称为“本色”,改征其他实物或货币称为“折色”。如表为明朝不同时期折色物品一览,这可用来说明(     
A.折色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B.明朝赋税征收来源比较丰富
C.白银货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D.商品经济导致实物交易锐减
2023-12-07更新 | 8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该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
A.体现了活字印刷技术的发展B.反映四川商品经济最为发达
C.证实了交子得到市场认可D.成为纸币交子证的文物实
2020-11-12更新 | 11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在“收同轮、路、电、邮经营权”的背景下,清政府邮传部上书慈禧太后,获准成立交通银行。1914年哈尔滨交通银行开始发行印有哈尔滨地名的“国币”券,直接面对沙俄卢布及日本的金融政策。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保路运动推动交通银行的创立
B.成为官僚资本巧取豪夺的工具
C.它终结了银元的法定货币地位
D.发行“国币”券抵御经济侵略
2023-05-08更新 | 2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