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1 题号:21898712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里程碑,阅读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马克思1863年1月28日致恩格斯的信

材料三   与中国科学技术停滞落后于世界的同时,明清时期在其他文化方面却有了许多新的发展。

——《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请回答:
(1)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些杰出人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仔细观察材料中的图片,试以造纸术、印刷术说明。
(2)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并作了突出的贡献。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试以四大发明对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作用为例说明。
(3)材料三中提到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时代特征,分析“新发展”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拿我国来说,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我们的先人们早就提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可以说,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我们的先人们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在天文、算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创造了累累硕果,为世界贡献了无数科技创新成果,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贡献巨大,也使我国长期居于世界强国之列。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69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特点和内涵,并分析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2022-07-03更新 | 9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留学是指去母国以外的国家接受各类教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623年日本留学生、学问僧等人称颂“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建议日本政府重用学成归来的留学生,建立以大唐为蓝本,“法式备定”的封建国家。从唐太宗贞观四年到唐昭宗乾元元年,日本共正式派出19批使节。留学生全部随遣唐使入唐,均为经过日本朝廷精心挑选,有较高素养的人才。日本留学生分散在国子监六馆学习儒学、文学、佛学、律令等各种课目,其生活费由唐朝政府补助。留学生的习业内容有明确分工,有意从不同方面吸取借鉴唐朝文明成果,补日本之短。

——摘编自姚嶂剑《遣唐使:唐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略》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大力倡导留学日本之效,“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1896年清朝首次向日本派遣十三名留学生,1906年留日学生数达到八千多名。日本逐渐成为中国接触西方和日本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的窗口。留日学生成立了译书汇编社等翻译团体,翻译了国外大量政治、文史、军事、理工、农业、医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日本也逐渐成为中国革命舞台的一部分。黄兴曾是官费留日学生,1904年谋划起义失败后又与宋教仁等一同亡命日本。留日学生视黄兴等为英雄,追随的人甚多。

——摘编自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赴唐留学活动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中国赴日留学活动的背景和积极作用。
2024-03-29更新 | 8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责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责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

——摘自《紫阳朱氏宗谱名祖朱熹》

材料二   汉业乃公三尺剑,昭陵无骨一杯羹。元勋尽供菹醢内,史册虚传带砺盟。久见中原争逐鹿,谁教四海始休兵。腐儒未解英雄志,却恨鸿沟不用诚。

——摘自17世纪【日】那波守之《读汉高帝纪》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熹家训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用相关史实概述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022-08-11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