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 敌后战场的抗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8 题号:219063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边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社会管理的重要政策和措施。如《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条例》《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组织条例》《陕甘宁婚姻条例》《陕甘宁边区禁烟禁毒条例》等法规相继颁布和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垦荒、婚姻、禁毒等问题。农业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并按照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发起军民大生产运动。工业上,合理调节劳资关系,公私兼顾,在保护工人利益的同时,也照顾到私营工矿资方的利益。边区政府成立了自卫军以维持地方社会治安,建立了从军人到农民、从成人到儿童普遍涉及和涵盖的社会保障体系,还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普及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和生产生活技能。陕甘宁边区被建设成为当时全国社会管理方面的模范区。

——摘编自孙都兴《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管理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社会管理模范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社会管理的积极作用。
【知识点】 敌后战场的抗战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山西太原农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1938

四月二十日(519日)

晚间传述,今日午前红、日两军在黄楼沟口外开战,红军用枪击毙日兵三名。众闻日军受伤,莫不喜欢,可见众恨日军之甚矣。

四月二十七日(526日)

近日红、日两军不闻有开战之处,惟闻各村雇人送饷需于红军,入风峪中,每日不断。

七月初一日(727日)

太原县公署(日军扶植的伪政权)知事武克恭所用之属员,君子少而小人多,由是横征厚敛。警务局长张继德,往往没收村民财物,惹怒红军,乃于上月下峪、风峪中之红军将警务局长张继德在古寨村捆绑上山……县公署及在县常驻日军亦无法挽救。

1939

二月二十七日(416日)

传言:昨日清源高白镇之红军邀截日军之运输汽车两辆,捆去日军三名……

三月二十七日(516日)

“攻剿”红军之县政府日军,集合清原县城、晋祠镇堡、太原县城之处之日军五六百名,昨晚上山……不见一个红军……日军大肆搜寻,毫无踪影,惟将杜里坪、杏坪两村之房舍,并所存之粮全行烧毁,其牛、驴、马匹收牵而去,猪、羊、鸡用刀杀毙。所有衣物等件均被日军劫掠。……

——据刘大鹏遗著乔志强标注《退想斋日记》整理

(注:日记中红军即八路军。括号中日期为日记标注者所加阳历日期)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在红军(八路军)沦陷区民众、日本侵略者中任选两个群体,概括其行为,并根据所选群体说明当时抗战的形势。
2024-03-20更新 | 10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契约租佃经济下,富民和佃户各自以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优势参与农业生产,改变了均田制下一家一户小农独立经营、自备生产资料的经营方式。经由市场,富民购买占有大量土地,但单一地租收入无法满足他们自身多样化的需求,这一矛盾的解决需要通过市场达成。与此同时,契约租佃关系下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形成大量少地的五等下户和无地客户,他们中的一部分虽然通过市场的竞争性手段获得富民土地的租佃权,但土地租佃的稳定性仍然受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另一部分作为剩余劳动力向小商、小贩和雇工转化。

——摘编自余猛、林文勋《宋代契约租佃制与农村市场的互动关系》

材料二   某敌后抗日根据地农村社会各阶层土地占比状况

地主富农贫农中农
193716.42%21.92%17.92%41.69%
194210.17%10.17%19.37%49.14%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第四集

材料三   新经济政策推行之初,党内外很多人都质疑:恢复市场、商品自由贸易等措施,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会不会冲击社会主义?列宁清醒地意识到存在这样的危险,他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主要是:

1)国家掌握土地。

2)也掌握生产资料方面的一切命脉(运输等等)。

3)小生产领域中的贸易自由。

4)在吸收私人资本(租让和合营公司)意义上的国家资本主义。

——摘自刘军等《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三大误读与正解》

(1)根据材料一、扼要概括宋代契约租佃制度与农村市场的互动关系。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简析契约租佃制对宋代社会关系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该阶段推行的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简析该土地政策实施的背景。
2024-04-05更新 | 4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对唯物史观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论证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

在革命实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扩大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材料二

1927年,南昌起义时使用的信号灯、军号、手电筒等1930年底,红一方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电台”。这是红一方面军最早的电台人民解放军利用缴获的设备改善通信条件,图为19481949年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手书电文的复制品

1939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张志怡《红色记忆:党的建设》

材料三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1)依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新。结合所学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相关通信技术是如何对革命的最终胜利发挥重要作用的。结合所学,各举一例说明“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改革开放后所打下的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基础。运用唯物史观,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新中国的这“两个历史时期”。
2024-01-22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