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8 题号:2207475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是在19世纪英国男子争取普选权的民主化过程中第一波妇女运动勃然兴起,但随着宪章运动的失败,妇女参政问题在议会中逐渐沉寂下来。1865年以后,妇女参政问题才再度复兴,一些对妇女参政事业抱有同情心的知识界人士也回到议会。1866年,自由党政府给妇女提供了政治实践的机会,也涌现一批著名的女性主义者并创立协会,还向议会提交了大量的请愿书。1867年的议会改革法案通过之后,妇女参政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潮。各地妇女参政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多渠道给议会施加压力。19世纪80年代,第三次议会改革期间议会里的支持力量在增强,但女性依旧被排斥在选举权之外。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英国失业工人的增多,激进的女性主义运动走到前台,掀起更大规模的运动。

——摘编自王纠《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中的妇女争取权利运动》

材料二   民国年间,东北女子参政活动不仅是对“男尊女卑”封建传统礼教的批判,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启蒙运动。抗日战争时期,广大东北女性纷纷加入抗日队伍,涌现出了一批英雄的群体,并且许多妇女日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妇女组织,参与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然而东北长期受军阀统治,且较为封闭落后,对于女子参政活动,社会上更多的是对其的批判之声。东北三省女子参政活动的人数不多,在参政问题上依旧呈现出保守性的一面,尽管其中不乏大声疾呼者,但“有的还是默默无言,有的仍旧安分守己”。民国年间,东北女子参政活动也是不能同其他发达省份相比的,特别是生存在农村的广大妇女并未得到该有的发动和依靠。

——摘编自刘秀平《东北女子参政活动研究(1912~193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女性争取权利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12~1930年间东北女子参政活动的意义及其局限性。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女性参政给你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1937年,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出现了三次浪潮,近代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三次浪潮的时间起止点为18951914年、19141927年、19271937年。尽管在三次浪潮中,现代工业发展迅猛,但据调查统计,1913年调查的21713家工厂中,使用机械动力的占1.60%,不使用机械动力的占98.40%。在1916年调查的16957家工厂中,使用机械动力的占2.89%,不使用机械动力的占97.11%。

——摘编自王春雷、王梅春《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三次浪潮及启示》

材料二   1933年中国工业生产总表


实数(中国货币:百万元)占比
国民总产值31534100.00%
工业总产值工厂18956.01%
手工业562817.85%
合计752323.86%
国民净产值20119.100.00%
工业总产值工厂3781.88%
手工业13396.66%
合计17178.53%

——摘编自汪敬虞编《汪敬虞集》

材料三   19841992年,中国GDP增长1.1倍,年均增速9.5%;工业增加值增长1.5倍,年均增长12.3%。1985年,中国水泥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987年,煤炭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988年,中国电视机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996年,化肥和钢产量双双跃居世界第一。1978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23.7倍,年均增长15.0%。同时,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1978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只占50.0%,2001年已上升至90.1%。到.2001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已超过900亿美元,在各类出口产品中居第一位;中国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而同期美国和日本分别为-3.8%和-7.4%。

——摘编自周维富《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伟大成就与历史经验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出现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2001年中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2024-01-31更新 | 2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下是王敬虞《中国近代工业资料》中的图表

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织厂平均绽数量示意图


年产100万吨以上年产10—99万吨年产1—9万吨年产1万吨以下
外商企业10088.541.50
华商企业011.558.5100

材料二   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绽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绽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三   (中国)实业……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凡隶属本部(指农林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至于铁矿需本(资本)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藉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瞻贫民之生活。

现在世界上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之公司法、破产法不备,故遂将此昙花一现之基础,至于今日,败坏不可收拾,断丧人民之企业心、合群心。今日,耗散最可宝贵之资本,不一而足。……故农林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

——《实业之梦——张謇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概括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2)据材料三,概括张謇“实业救国”的主要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3)材料三中,张謇的救国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实现?为什么?
2016-11-27更新 | 3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英国贵族、乡绅、商人的数量达到69.8万人,他们有相当的经济基础能够维持一掷千金的奢侈生活,服饰作为他们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其花费必不可少,随着英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频繁,一些原来的社会底层民众着装突破了政府的限制。出身于贵族和富裕家庭的妇女也是奢侈风潮的推波助澜者。甚至,一部分女性女扮男装,外出工作。即便是农民,服饰已不仅仅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而是逐渐摆脱了简单实用的风格,将节假日所穿漂亮衣服同平时劳作所穿衣服区分开来,竭力追赶时髦,只有极少地区的农民不做改变。到18世纪末,一种反中世纪禁欲主义,鼓励人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使得与人息息相关的服饰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人们摆脱了教会掩盖形体美的着装模式,充分展示人的自然美。

——摘编自乔洋主编《近代服饰研究》

材料二   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头,戴金丝边眼镜。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竞相脱掉保守传统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

——摘编自张华《清末及民国服装习俗的变迁》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英两国近代服饰变迁的差异并分析中国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变迁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021-08-20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