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250 题号:2211879
材料一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的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及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要履行这种义务,君主们极易陷于错误,要行之得当,恐不是人间智慧或知识所能做到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卷
材料二 1938年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时说:“今天,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项收入更公平地分给各类生产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承担起保证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业商业的参加者和创立者。”这个国家昨天还是个不干涉主义,或处于守势的国家,现在,它却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储存货币,开办航运经营铁路。
——洛克《今日美国的问题》
材料三 当代学者在评论二战后西方世界的国家和经济关系时说:西欧国家社会生活中经济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存在的矛盾一直十分尖锐,并且有爆炸性,这也就预先决定了政府干预本国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在西欧也和其他帝国主义中心一样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必须进行国家于预……资产阶级国家首先捍卫垄断资本的利益,与此同时它在解决资产阶级共同的阶级任务的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本国范围内,国家对社会生产进行调节的方式是个别垄断组织所办不到的。国家影响垄断竞争的实践,并对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的劳动和资本的分配比例有意识地施加影响……
——舍纳耶夫《今日西欧》
(1)据材料一,分析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帝国主义阶段前在经济生活中处于什么地位?
(2)罗斯福新政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开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期间英、美提出的货币方案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西欧国家的实力明显增强,日本也走上复兴之路。与此同时,面对巨额军费开支和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美元的国际地位以及美国的货币政策开始面临挑战。1958-1959年间,美国的经常项目首次出现赤字,美元赤字取代美元短缺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1960年,美元发行总量超过美国的黄金储备,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及美元信用开始动摇,最终导致了196010月第一次美元危机。

——摘编自舒建中《试论美国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对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认识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美元危机的原因和影响。
2021-01-03更新 | 10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很早就建立起包括救济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孟子认为要使百姓接受统治,先从救济老幼、鳏寡孤独开始。朱熹主张设“社仓”救济百姓,还强调赈济要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汉代光武帝曾命“郡国有谷者,给禀(官府供给粮食)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宋代将坊郭十等户中的下五等户作为“贫弱之家”予以救助。元代延续前代的基本规定,并在《刑法志》“户婚”项目下,有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的制度,明清大致沿袭。

——摘编自王文素《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

材料二从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之父”。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特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增加税收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摘编自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

2017-05-02更新 | 38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5是1929-1979年美国总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变化示意图


——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统计数据整理

材料二   1934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罗斯福政府提交的《互惠贸易协定法案》。该法案授权总统对外谈判缔结互惠贸易协定,并可根据协定修改关税税率,上下幅度可达50%。1934年到1939年,美国先后与28个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该法律(《互惠贸易协定法》)最初有效期为3年,以后延长了11次,直至1962年才失效。

——据金卫星《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探析》


(1)指出第一波峰期形成时世界经济面临的形势,并说明1934年关税税率调整的意义。
(2)结合第二波峰期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互惠贸易协定法》失效的原因。
2020-05-13更新 | 2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