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5 题号:22217825
英国人弗朗西斯·培根在《新工具》中写道:“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品德和作用,则最显著的例子……新近才发明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种发明已经改变了全世界的表面和一切事物状态。”材料旨在强调这三大发明(     
A.改变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B.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C.使世界开始逐渐连成一个整体D.摧毁了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原地区盛产粮食、麻、丝及手工制品,而农业的发展则需要大量的畜力(牛、马等);北方草原地区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畜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这可以用来说明
A.草原丝绸之路的基础条件B.“皮毛路”和“茶马路”相互辉映
C.草原地区最早形成茶马互市D.农耕文化剧烈地冲击了游牧文化
2020-10-14更新 | 51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并介绍西方科技知识,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顺治帝曾说:“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据此可知(     
①传教士有助于中学西渐       ②西方科技明显优于中国
③明清统治者主张向西方学习       ④中西文化交流呈现双向特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5-10更新 | 16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明清之际曾称耶稣会士传播的西学为“利氏学”,“利”即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史载他先着僧服,后改穿儒服,起中国名字,并试图融入中国社会:“如果你们皇上能看见我现在这样子该多好,我感觉自己已经成为中国人。”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三教合一的文化趋势B.深刻学习中国的儒学文化
C.打开在中国传教的突破口D.向中国传播西方科技文化
2023-06-14更新 | 1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