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 题号:2229915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20年,英国工业生产总额占世界的50%,以后虽因美国、法国和德国的兴起而比重有所下降,但直到19世纪后半叶英国仍处于世界工业、贸易、金融和海运中心的地位。1825年,英国废除了机器出口禁令。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了大量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从此,英国向各国提供各种机器设备,承包许多国家的铁路建设,并借贷给各国政府和私人,用来购置英国的机器和工业品。1870年,英国工业制造占世界的32%,采煤量占世界的51.5%,生铁产量占世界的25%,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制造业发展的经济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营地主的出现是明朝后期到清朝农业生产领域中的新现象。他们与单纯出租土地、坐收地租的传统地主不同,对农业进行农场式管理,并且亲自参与生产过程,注重集约经营,改良土壤,兴修水利,进行认真、细致的经济核算,以提高生产效率。其所经营,通常也已不是单一的粮食生产,而包括了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相关的副、牧、渔业,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副产品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经营地主注意改善对僮仆、雇工等劳动者待遇,以充分发挥其生产积极性。但本人“纤啬惮费”,生活节俭,因此“赀日益,窖而藏者数万计”。成书于明末的《沈氏农书》总结这方面的经验称“饱立饮食。然后责其工程,彼既无词谢我,我亦有颜诘之”。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近代早期,英国部分乡绅为了追逐利润,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以农场或牧场的形式精心经营,提高了生产效率。其中有些乡绅不满足自有地产的经营,还大量租地经营,成为租地农场主的一部分。14世纪末,英国劳动力市场已初步形成,这为拥有自营地的乡绅和乡绅农场主雇工经营创造了条件,圈地运动造成的大量缺少或没有土地的农民,也为农场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租地农场对雇佣劳动的使用相当严厉以至于近似榨取。乡绅阶层中的大多数与市场紧密联系,他们不但经营地产,而且积极投身于商业活动,他们依照市场价格的涨落及时调节生产,知晓何时种植生产何物最为赢利,乡绅还采用轮换耕种制度或者牧耕农业来提升经济效益。

       ——摘编自李璐《浅析16—18世纪乡绅与英国农业经营方式革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经营地主农业经营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英国乡绅农场主相较于中国明清时期经营地主在农业经营上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经营方式变化的认识。
2019-10-25更新 | 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初步实现了国家统一。17世纪中期,克伦威尔率军征服了苏格兰,实现了大不列颠的统一。17世纪后期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长期议会”废除了工商业领域中的部分特权,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同时,颁布《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等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的法律。经过圈地运动,占地300英亩以上的大农场占耕地面积30%以上,占地100英亩以上的中等农场占耕地面积40%以上。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80年代经济起飞并持续增长。

——摘编自萨利《剧变:英国工业革命》等

材料二   工业革命前,英、法两国的社会经济水平相差不多。中世纪的法国.封建割据势力相对强大。15世纪末,法国基本实现统一、但至18世纪中期,全国32个省中,只有13个省结成关税同盟,其余19个省依然关卡林立。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政权,使法国工业革命开始起步。但革命动乱和旷日持久的战争,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经济,人口增长速度急剧下降,英国的封锁割断了法国与其殖民地的联系。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加强了小土地所有制,小农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比较保守。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农业才获得发展。

——摘编自享德林《欧洲的工业革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法国开展工业革命的不利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条件。
2024-05-01更新 | 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航海时代到来后的大西洋,孕育出了连接寒冷欧洲、亚热带、热带的西非与美洲的海洋商贸圈。这一商贸圈结合了大西洋三角贸易与批量生产商品性农作物的种植园。西欧的商人组织和指挥着这些全球性的贸易,而国家给予支持通过这样一个巨大的商路网,商品有规律地流动着,大西洋周边地区的距离越来越近。到18世纪中叶,曾经繁荣的地中海周围的城市呈现出衰败与萧条的景象,而巴黎、阿姆斯特丹与伦敦一改1500年时的旧貌,焕然一新。

——摘编自宫崎正胜《人类文明史》、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帕特里克·奥布莱恩却认为: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近代早期“大西洋商贸圈”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帕特里克·奥布莱恩对工业化时代欧洲地位的认识。结合所学从“世界视野”角度论述工业革命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并非“微不足道”。
2023-05-12更新 | 1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