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 冷战与两极格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3 题号:22301910

材料   19438月,美英在原子能研究领域进行全面合作达成协议,明确规定没有双方同意,不得与第三方交流任何有关原子能的情报。19446月,美英就控制钍和铀矿资源达成协议,双方成立“联合开发托拉斯”,到1945年已控制全世界97%的铀矿石和65%的钍矿。194586日和8日,美国先后向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苏联于89日对日宣战,815日日本宣布投降。苏联于8月中旬连续召开秘密会议,斯大林要求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制造出原子弹,为此政府尽一切努力提供“最广泛、最大限度的帮助”。到19468月,美国制造原子弹的能力达到了每星期两颗的速度。19498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摘编自赵学功《核武器、美苏关系与冷战的起源》


根据材料,概括核武器在二战中及战后研发应用情况的变化。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知识点】 冷战与两极格局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50年代初期,围绕北约和西欧防御问题,美国国会进行了长达3个多月的大辩论。前总统胡佛以及塔夫脱等人认为,杜鲁门政府违背了美国的传统外交政策,力主美国从欧洲撤军,将美国的防御力量退回到美洲。他们强调,对美国安全的主要威胁不是来自苏联,而是国内的经济问题。今后发生的任何战争,结果并不取决于西欧国家的参与,而是有赖于美国军队,美国必须确保自身军事实力的强大。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将这一主张称为“新孤立主义”。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初期,随着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愈陷愈深,富布赖特、麦戈文等参议员对美国的越南政策提出了尖锐批评,要求削减美国海外驻军规模,反思并重新确定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就连最早提出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的乔治·凯南也不断提醒美国民众,不能把有限的力量和资源“浪费在使世界更加美好的梦想上”,也不能“浪费在追求全球事务和全球权威上”。这些人被冠之为“新孤立主义者”。

——摘编自赵学功《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一种深厚文化传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新孤立主义”思潮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战后美国的“新孤立主义”思潮。
2021-05-13更新 | 11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汉唐丝绸之珞研究的史料


8汉西域诸国图(南宋绘)9敦煌莫高窟第45窟(盛唐)“胡商遇盗”图

材料二 马歇尔在1947年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宣告美国已为帮助欧洲复兴做好了准 备,由美国为这一计划提供资金才是最为关键的部分。19484月,马歇尔计划正式开 始实施,该计划的实施稳定了西欧的政治局势,西欧共产党的势力迅速衰弱。由马歇尔 计划催生的美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巩固并推进了北大西洋同盟,并使之持续到冷 战终结。中国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 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方向前行。“一带一路”倡议使得区域基础设施更 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 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 平友好。

——摘编自厉以宁等《读懂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并 分析古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马歇尔计划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点。
2021-05-08更新 | 1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指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国家给予经济援助和参与重建的计划。美国再动用各种力量,确保这些借钱的国家不敢赖账。此计划固然使欧洲、美国得到双赢,然而在美国主导下又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成为”马歇尔计划”的最大受益方。

材料二“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有人说,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018-08-13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