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 题号:2230874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万历年间瘟疫流行。旱灾经常与瘟疫相伴随,使瘟疫迅速蔓延,加重瘟疫的危害性。旱灾有时还伴随蝗灾,旱灾导致禾稼尽,饥荒不断,粮价飞涨,人相食。“民饥多疫”是万历年间瘟疫发生的典型特征。除了旱蝗灾外,受地理环境影响,一些地区受到其他灾害的影响也比较大,这些灾害同样与瘟疫相伴随。像一些地区经常受到水灾影响,如上海嘉定县万历三年乙亥,大水疫。万历年间的瘟疫除了与其他灾害相伴随的特点外,还有种类复杂多样、患者症状不一、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的流行特点。万历年间瘟疫流行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造成人口大量死亡,还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朝廷停止大型工程,诏免灾区夏粮秋税,留以充赈并督促地方官员维护好社会秩序。《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记载了万历年间一些应对瘟疫医术高明、积极作出贡献的医生,如浙江周行县蔡系施药,救活数万人。

——摘编自王金鹏《明代万历年间瘟疫的流行与防治》


根据材料,分析明代万历年间瘟疫的流行特点。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疫病防治关系民生福祉,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1408~1643年间,中国爆发全国性大疫19次之多,局部性疫情不计其数,致使“万户萧疏鬼唱歌”“饥民抢掠四起”。文献记载每当瘟疫发生时,皇帝往往派人去祈祷,采取施咒的办法安慰百姓。明宪宗曾下诏在京城崇文、宣武等六门城外,各置漏泽园一所,收殓遗尸。1587年明神宗谕旨礼部:“尔部便行太医院精选医官人等,多发药材,分头诊视施给”;还强调“此后各省直有与重大灾疫,须令各府州县即许便宜动支社仓积谷,及本部事例义输等银、病者或给衣食”。对此时人评论:“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至于对防疫较为有效的隔离、禁止人员流动等措施,朝廷并没有推行,文献也没有记载。

——摘编自甘海根《明代北京的瘟疫与政府应对》

材料二   英国首都伦敦由于人口集中、卫生环境差而成为鼠疫频繁光顾的城市之一,1517世纪频繁发生严重鼠疫。针对疫情,1518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为确保隔离措施的落实,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被认为是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在1604年索尔兹伯里瘟疫期间,整个镇1/5的人口被纳入到国家救助中,因此群众愿意配合隔离。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郡治安法官作为总负责人,教区牧师和执事作为配合机构每周要报告相关情况。

——摘编自陈凯鹏《十六、十七世纪中英两国防疫对策比较》

材料三   191012月,鼠疫在东北大流行,哈尔滨一带尤为严重。清政府派医学博士伍连德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为弄清楚病因,伍连德通过病理解剖染病死尸,发现了罪魁祸首——肺鼠疫,这是一种新型鼠疫,在人和人之间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感染了鼠疫的病人或者尸体;伍连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士兵挨家挨户搜查,发现病人,就立刻送到防疫医院,还要用生硫黄和石炭酸给病人待过的房屋消毒,他克服重重阻力对尸体进行焚烧、掩埋;抽调士兵进行交通管制,还设计了一种成本极低、易推广使用的简易双层纱布囊口罩——在两层纱布中间放置一块吸水药棉(后人称作“伍氏口罩”)。……他仅用了67天,就控制住了东北鼠疫,这是中国第一次以科学手段有效遏制疫情的成功案例,也是人类历史上依靠科学手段成功控制传染病的典范。

——摘自《东北鼠疫》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代防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政府与明政府防疫措施的不同点,并分析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伍连德对控制东北鼠疫做出的贡献,综上,谈谈你对政府防疫的认识
2022-03-01更新 | 20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医学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对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描述,是以具体的客观解剖形态为依据的。或许是在古希腊医学家、哲学家恩培多克勒的思想理论影响下,希波克拉底学派采用了四体液说:黏液、血液、黄胆和黑胆,它们是“宇宙四种元素或四根”,即火、空气、水和土在身体内的表现,每种体液对应着热、干、寒和湿四种基本属性。他还强调治疗不仅包括食疗,而且包括洗浴和按摩,还有许多草药,包括催吐药和祛痰药。不过,希波克拉底最著名的可能是他的学派采用医誓。医誓的主要内容是永远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医誓非常详细地明确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保密关系,它在历史上为医生赢得了很高的地位。

——摘编自彼得沃森《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

材料二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1543年,比利时人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论》,建立了人体解剖学,近代西方医学开始兴起。17世纪英国人哈维发现血液循环。18世纪,意大利人莫干尼使用显微镜等建立了病理解剖学。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微尔啸倡导细胞病理学。19世纪下半叶法国巴斯德教授创立经典免疫学,在其研究所工作的俄国人梅契尼科夫系统阐述了某些传染病的免疫现象。19世纪,叩诊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血压测量、体温测量等成为临床诊断辅助手段,预防医学和保障健康的医学对策已逐渐成为立法和行政面对的问题。1860年英国南丁格尔创立护士学校,使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摘编自林成滔《科学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西方医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医学兴起与发展的原因。
2024-02-01更新 | 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开始将中医带至更远的中亚乃至欧洲大陆,但还只是零星的,松散的,规模不大,不成体系,但一部分药材作为重要商品也非常受欢迎。 当阿拉伯人经由海路来到这个东方的富庶之国,大量的药材也随着浩浩荡荡的商队漂洋过海,先是被运往阿拉伯,随后转销欧洲和北非,中医也同这些药材一起,被介绍到商队途经的各地。在这些地方,中医知识为当地医学吸收、借鉴,为当地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直至17世纪,西方旅游者、外交官特别是传教士开始大量、系统地翻译中医典籍,中医在欧洲引起了普遍关注。

—于智华《中医》

材料二 与宋元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相对积极的政策相比,人口更多、瘟疫更为频繁的明清时期变得日渐消极了。瘟疫的救疗在技术上要比饥寒的赈济复杂得多,在当时的社会医疗条件下,官方实际上难以全面担负起复杂的疫病防治责任。与之相反,日渐兴起的民间社会力量,特别是其中的乡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疫病救疗活动,对维护瘟疫中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代江南平均每年有2.44县次发生瘟疫,但在《清实录》中却鲜有反映。 疫情无法“上达天听”,匿灾不报、粉饰太平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摘编自余新忠《明清以来的疫病应对与历史省思》

材料三 1895年,德国人伦琴发现了X射线,几乎在同时被应用到医学领域,可视化诊断方式开始进入到医生们的视野。

1916年《博医会报》(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在华创办)上,马士敦医生以“中国缠足之恶”为题,对中国的缠脚风俗进行了报道,并利用X线技术对缠足产生的危害作了说明。

《科学画报》1933年在上海创刊,蔡元培、竺可桢、吴有训、茅以升等都曾是该杂志的撰稿人。经统计,1933年至1949年,《科学画报》中有关X射线知识的文章就有数十篇。

1937年,柯达公司在《中华医学杂志》上投放了X光机系列广告。其中一则广告写道:“在病家未得放射线照相检验之利益前,殊少拒加手术或治疗者。盖经放射线摄影后,其精确之结果,即可消除一切疑虑,而病状实情得以格外明了也。”近代以来,中医逐渐边缘化。 民国时期陆续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对待中医中药的态度,如“废除中医中药”“废医存药”“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

——摘编自张大庆、陈琦等著《近代西医技术的引入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医和中药材传播到欧洲的几种途径。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日渐消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近代西医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医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2023-12-17更新 | 1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