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2269947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借鉴了墨学“天志”思想和阴阳五行思想及老子“无为论”,对法家学说的吸取,主要表现为对君尊臣卑等专制思想的肯定。但新儒学严格遵循早期儒家的基本原则,对儒家核心思想“仁义”,董仲舒不遗余力的鼓吹和宣扬。两汉儒学的“新”是在实践上适应了汉代封建统治的最大需要,成为专制主义政治的理论指导原则。

——摘编自郭建龙《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

材料二   新儒家思想产生于新文化运动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式批判的回应。“五四”时期的新儒家代表梁漱溟认为传统中国农村是一个“对内和谐”“对外自治”的社会,并不存在阶级对立与阶级斗争,中国传统社会是“职业分途”,士农工商各司其职,互相流转。梁漱溟始终坚信“中国的路,孔家的路"必将发扬光大。熊十力认为西方近代文化固多可取之处,但不能以之代替中国传统文化,更不能“全盘西化”,应将西方民主与科学精神应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之上,方能革新民族文化并有所创造。

——摘编自黄昊《争鸣与契合——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三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的重要思想资源和道德价值,对于塑造核心价值观和涵养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刘衍峰、蔡苗《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儒学较先秦儒学所具有的新特点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新儒家思想与汉代以来传统儒家思想的不同,并分析民国新儒家思想产生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则材料所蕴含的思想给我们留下的共同精神财富。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近代有识之士通过反思、选择、取舍、改造和更新传统文化,发展民族新文化,取得了较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有识之士反省中国传统文化,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对的。例如,康有为显然接受了西方近代自由、平等、博爱和天赋人权的学说,又受过儒家文化的熏陶。孙中山也是如此。可以这样说,凡是近代有成就的学者,很少对民族文化持虚无主义的态度或者完全肯定的态度。当时,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冲突、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形成一种错综复杂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五四时期的进步学者对传统文化的剖析、研究,以及用西方近代文化与之对比研究都达到了新高度,取得的成绩超出前人。即使新文化运动中有全面否定和抛弃传统文化的言论,也并非这场深刻的文化运动的主流。只有民族精神的振奋,才能实现民族和国家的现代化。而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来源于自身的历史和文化创造。因此,对传统文化,立足点是肯定其精华,这样才能科学地舍弃其糟粕。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


据材料并结合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有识之士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及其所实践产生的思想文化意义。
2020-11-23更新 | 7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都不外采取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构成资本主义世界的两种基本政治模式。对于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来说,两者都是现成的榜样。革命派和改良派各自择取一种榜样以打倒另一种榜样。……中国究竟应采用哪种模式,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而是由特定的时代、国情、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决定的。……但在新兴资产阶级前进的历史上,采用民主共和还是君主立宪,对封建势力的打击程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民主共和对封建势力的打击大于君主立宪。在那时的中国,不把皇帝拉下马,历史就不能前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失败后,反动政治势力猖狂反扑,在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袁世凯政府公开命令尊孔读经,企图在“保存国粹”的幌子下,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2023-01-03更新 | 13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新文化运动肇于《青年杂志》,但掀起洪波却始于蔡元培将陈独秀和《新青年》引进北大。五四前的蔡元培没有介入论战,却顶住压力保护陈独秀。……五四后,蔡元培接连发表《新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何谓文化》《东西文化结合》等系列文章,尖锐批评新文化运动的流弊,不赞成简单否定旧文化,主张对复杂的文化问题持分析态度。

——摘编自张晓唯《蔡元培传》

史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鲁迅的小说、梁启超和胡适等人的著作,实质上都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摘编自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元培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具体举措。
(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2023-09-13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