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3 题号:2271668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段时间,拉丁美洲国家内部的地区迁徙非常明显。一些通常是国家首都的大沿海城市,在独立战争后既具有突出的组织作用,又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当农村人口为逃避独立战争后的混乱而逃避内地时,就出现了城市迁徙,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当新建的商业和工业企业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经济机会时,城市的流动人口也因此增多。此外,国际移民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大大增加了拉丁美洲的城市人口。同时也改变着拉丁美洲的社会人口成分。西班牙内战和二战期间对犹太人的迫害,大量西班牙和犹太人迁移到拉丁美洲,二三十年代,大量日本人移民巴西。这些移民使拉丁美洲增添了新的种族,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技能,对拉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马克连《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概括当时拉丁美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口流动对拉美地区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为加强东北的边防力量,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咸丰10年(1860年)清政府对东北废除“封禁”,推行“移民实边”政策,关内大批农民纷纷进入辽宁开荒种地。清末,辽宁铁路、港口建设和近代工业发展较快,人口增长迅速,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达到430万人。民国20年(1931年),辽宁人口剧变,由上年的1466.34万人骤降为1420.80万人:从民国21年(1932年)起,又逐年增加。解放战争时期人口锐减,直到194811月辽宁全境解放,辽宁人口才逐渐回升和增长。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辽宁人口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491985年的36年间,净增的1855.7万人中,自然增长为1851.11万人,占99.75%;净迁入人口为4.39万人,占0.25%.据统计,辽宁平均每万人拥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1982年比1964年增长0.56倍,男性文化程度高于女性,青年文化程度高于中老年,城市人口文化程度高于农村。1985年,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76%,比1957年上升了3.84个百分点。1985年,沈阳地区有500多万人口,大连和锦州地区分别有400多万人口,朝阳和铁岭地区分别有300多万人口,丹东、鞍山和抚顺地区分别有200多万人口,营口、阜新、辽阳和本溪分别有100多万人口,只有盘锦地区的人口在100万人以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辽宁省志-人口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影响辽宁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2021-03-03更新 | 11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美国从一个曾经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以城市为主的国家。美国八千多座城市的人口数从1862年的620万人增加到1920年的5430万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当时美国总人口数的一半。尽管城市人口增长的部分原因应归结于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新移民的到来。他们有的来自美国的农村,有的来自国外,有的来自其他美国小城镇。美国南方的黑人,饱受经济剥削、种族歧视和债务之苦,有些人就离开农场出去闯荡赚薪水,以求温饱。他们顺着水路或者沿着铁路,去往北方扩张中的商业或工业中心城市。在20世纪10年代末,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扩大了就业需求,大批新移民纷至沓来,北方城市的黑人社区发展尤其迅速。

——摘编自丘达柯夫《美国城市社会的演变》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诅,分析美国20世纪初城市人口增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我国人口问题的合理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2023-06-28更新 | 13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36世纪,随着东方匈奴人的不断南迁,各支日耳曼人纷纷涌入罗马帝国,其中许多还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昔日繁荣的罗马帝国一去不复返了。在古典文明的废墟上,形成了一种以基督教文化为载体的、包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与东方各民族文化的世界性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文化。……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大多处于原始部落阶段的匈奴、氏、鲜卑等游牧民族,纷纷南迁至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内迁各族相继经起兵反晋,建立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与西欧不同,内徙中原的北方诸族,历来仰慕汉族礼仪文化,并进行了全面深入学习。

——摘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15世纪未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锐减了约90%。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则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材料三   1990年至2005年期间,世界迁移者年均总数增加了3600万,从1.55亿增加到1.91亿,增长率从19901995年的1.4%增加到20002004年的1.9%。2005年,全世界的1.91亿辻移人口中,1.15亿迁往发达国家,7500万迁往发展中国家;大约1/3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迁移,1/3是从发展中国家迁到发达国家。以此可知“南南”迁移者与“南北”迁移者大致一样多。但总体上看,向高收入国家迁移的人数增长大于向低收入国家迁移数的增长。2005年所有迁移者中的75%居住在28个国家,少于199030个国家。1990年所有迁移者中的15%在美国,而2005年这个数字是20%。1990年至2005年,17个国家占了人口增长总数的75%。美国增加了1500万人,最多;其次是德国和西班牙,各增加了400万以上。

——王希恩《当代族际人口流迁与民族过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元3—6世纪东西方民族迁徙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18世纪全球人口迁移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90年至2005年期间世界人口迁移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
2023-05-14更新 | 2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