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2272110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民道德建设研究的发展历程

时期主题具体内容
19491985共产主义道德要求下的初步研究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产为全体公民的公感。
1986200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下的探索研究培育有理越、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20012011德法共治方咯下的拓展研究以热爱和国、服务人民、崇高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012年至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规引领下的深化研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摘编自蔡丽《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民道德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因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法律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和惩处;教化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治理的工具,着眼于教育和引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法结合、出礼入刑构成中华法系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法文化的最主要特征,其形成是以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运动为背景,通过引礼入法的方式实现。引礼入法的历史过程对中华法系自身性格的塑造具有决定性影响,故不乏积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值得强调的是,儒、法两家在追求和维系等级政治乃至纲常伦理秩序方面并无本质的差异。儒、法之争主要体现在手段和策略不同而已,及至“德主刑辅”、礼法并用思想被奉为一尊,两家即和衷共济了。

——选自《引礼入法奠定中华法系基石》

材料二   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一扫而光……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

   ——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坚持“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面貌,出色地完成石油会战,摘到了中国贫油帽子。

——《中外历史纲要上》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华法系的特点。以唐朝的律法为例,说说这一特点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基督教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发挥了什么样的影响?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何突破?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说那个年代的时代精神,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2023-03-27更新 | 1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强调“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明确"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的文化方向;在文学艺术上,强调“积极发展适合人民利益和需要的文学艺术创作,加强艺术实践”;在倡导的国民精神上,强调要有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要把革命战争年代的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革命热情运用到建设中来,意气风发地建设新中国;在教育战线上,改革旧教育,发展新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特别是有关工业建设的科学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努力推进各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毛泽东在19564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摘编自曾丽雅《新中国成立以来精神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19859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是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了给“七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保障,会议对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会议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反对和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和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发扬奋发图强、致力四化的献身精神,这是保证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思想条件和群众条件。针对党风和社会风气方面存在的问题,邓小平着重指出: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文化教育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

——摘编自郭德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卷四)改革风云》


(1)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启示。
2023-01-12更新 | 11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榜样,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让我们学习榜样、汲取力量,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华网评《从榜样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中国精神”主要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下列表中选项内容作为“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与地图中其发源地的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2022-08-21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