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 题号:227360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了专门用于医疗的磨制石针。《黄帝内经》融合阴阳五行、经络腧穴、人体与自然相应等学说,构建了针灸学的理论基础。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因针灸便于操作,医者多加以提儡,百姓亦略知负疗;皇甫谥所撰《针灸甲乙经》是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针灸专书。唐朝出现专门的“针师”和“灸师”,针灸成为太医署的专业之一。北宋针灸家王惟一设计制成铜人模型,作为教学和考试之用。明代,针灸学文献丰富、名家辈出。

——摘编自程莘农《中国针灸学》

材料二   民国时期,中医学处境艰难,险遭扼杀,针灸也遭到歧视和排斥。在中医科学化的背景下,重新厘定针灸知识成为时人证明中医有效性的一项重要举措。诸多医家都对针灸知识革新进行探索,如征集整理并公开民间针负秘术、改编传统针灸入门医书以便普通读者接受、运用生理解剖学论证解释经络学说等。

——摘编自陈思言《注重疗效与回归经典:民国时期针灸知识革新的路径研究》等

材料三   针灸6世纪开始传到朝鲜、日本、印度,16世纪传到欧洲。新中国成立以来,针灸学的国际影响逐渐扩大。1975年以后,应世界卫生组织的请求,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创办针负培训班,为许多国家培养了针灸人才。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中医针灸”入选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至2019年.全世界已有183个国家和地区使用针灸。

——摘编自程莘农《中国针灸学》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针灸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民国时期针灸学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针灸学在新时代的文化价值。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华文明灿烂辉煌,且是唯一没有中断、传承至今的文明。科技文化著述颇丰,制度创新独具一格,并在长期的中外交往过程中互学互鉴、繁荣发展,在与时俱进中彰显旺盛生命力。如表所列西周、魏晋南北朝、唐、元四个历史时期相关信息,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井真成墓志、邻保制度、“飞钱”
“土断”、《肘后备急方》、国子监
萨班灵骨塔、“诸色户计”、《农书》
“共和行政”、何尊、《考工记》
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④②D.④②①③
2022-11-27更新 | 7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医疗与公共卫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以来,中医学在传承中寻求变革,但传统中医观念及诊疗方法依然流行。传统中医认为药食同源,注重个人的养生与保健,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针灸治疗使用广泛。中国近代,无论是清政府还是中华民国政府,医疗制度侧重于服务达官贵人,对百姓影响甚少。而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国民健康不仅是个人的私事,更是国家的公事。国家必须尽到责任,维护国民健康,培养国民民族气魄与健全体格。个人必须配合政策,尽好国民的责任。

——摘编自皮国立《碰撞与汇通:近代中医的变革之路》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起省、市、县、乡镇、社区的医疗网络,方便患者就医。在传染病防治方面,我国推行计划免疫,有效控制了很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疫病,如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医疗机构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日趋强化,各级医疗机构明确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推行医疗保险制度和救助制度,确保全民病有所医。注重公共卫生建设,强化全民卫生意识。

——摘编自张栋《新中国以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轨迹》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有哪些发展,并说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023-04-26更新 | 6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历史,我国医学的极盛时期莫过于宋代。在封建社会里,“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的观念长期盛行。但在“灾害频度之密,盖与唐代相若,而其强度与广度则更过之”的北宋,九位皇帝当中,至少有六位熟悉和爱好医学。范仲淹在少时就表达了“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志向;张载、程颢、程颐等也对医学有深入的研究;在大多数宋代文人墨客笔下,或多或少一定程度上都有医药的记载。北宋时期京师从医人员很多,医坊药肆鳞次栉比。医生设了六个品级,十九级具体官职,最高为翰林医官、保安郎等。由于翰林医官相当于五品大夫,后世称医生为大夫遂于宋代始。由此可见,宋代“尚医”风潮之盛。

材料二   宋以前由于战乱频繁,医学书籍亡佚无几。为此,北宋曾开展了十次大规模的中央官刻医书活动……至少有1595卷医书被刊刻颁行。唐代有医、针灸、按摩、咒禁四科,而宋代对人身医疗关注更加全面,发展到大、小方脉科、眼科、风科、产科等九科。宋代很多医生医术精湛,且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药典著作,如朱肱《类证活人书》影响深远,董汲《斑疹备急方论》流传至今。医籍大量流通于民间,宋代一般家庭基本上都有能力购买。1247年,宋慈撰成《洗冤集录》,比欧洲同类著作早350余年,它流传至朝鲜、日本等国,直到19世纪末,也一直是这些国家尸体检验的依据。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军斌《宋代的医学发展及其原因解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尚医”风潮盛行的表现,并分析宋代“尚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医学发展的表现。
(3)探究宋代医学发展的条件需要搜集多方面材料,试列举其中的2个方面,并分别说明理由。
2022-02-02更新 | 2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