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2277275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3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美国仍然支持以色列,压制阿拉伯国家,日本则表达了中立态度。阿拉伯国家对日本的中立表示强烈不满,并削减对日本的石油供应,导致日本国内经济出现混乱,物价飞涨,商品抢购风起。面对不利的国内形势,日本推出了“亲阿拉伯政策”。日本政府官员发表谈话,明确表示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正义要求。日本副首相三木武夫紧急赶赴中东地区,与相关阿拉伯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经济技术援助协议。最终,日本得到了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给予的“友好”国家待遇,摆脱了石油危机。

——摘编自李凡《第一次石油危机中日本对中东政策的转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推出“亲阿拉伯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日本的“亲阿拉伯政策”。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制作学习卡片是积累和掌握历史知识的一种辅助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卡片一


卡片二



(1)根据卡片一,指出二战后初期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
(2)根据卡片二,列举20世纪50—70年代崛起的新兴力量。
(3)综合卡片内容,概括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趋势。
2019-12-17更新 | 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

二战后,德国及柏林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柏林位于苏占区,东柏林为苏占领西柏林为美英法占领。美英于1948年6月18日在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发行“B”记马克。苏联针锋相对,6月22日在东柏林发行“D”记马克,并作为整个柏林的流通货币。西方于23日下令将“B”记马克引入西柏林,“柏林危机”爆发。6月24日,苏联切断西占区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西方国家对西柏林实行空中运输供应,封锁失去实际意义。双方经过长期斗争后,于1949年5月达成妥协,苏联做出主要让步。5月12日封锁结束,“柏林危机”渐趋缓和。9月联邦德国成立,10月,民主德国成立。

第二次柏林危机

1958年11月,苏联要求美、英、法三国在6个月内从西柏林撤军,遭到坚决反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1961年8月12-13日,东德在西柏林周围拉起一道全长约154千米的路障和铁丝网,后来改建成水泥墙,这就是“柏林墙”。美国对此提出强烈抗议,并派装甲部队来到柏林墙下,与苏联坦克对峙,但双方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苏联也没再要求西方驻军离开柏林。第二次柏林危机以修筑“柏林墙”达到顶点,也以此基本画上了句号。


结合材料,以“柏林危机与国际格局”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7-28更新 | 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亨利·基辛格(1923年—2023年),犹太人,美国前国务卿。为躲避纳粹迫害,基辛格一家移民美国。1944年,他随美军赴欧洲战场,后来作为美军代表管理德国城市。1947年,出于赏识基辛格的理论功底和世界视野,哈佛大学教授艾略特推荐他就读哈佛大学,基辛格先后获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直至担任哈佛大学教授。基辛格的高光时刻是1971年秘密访华,促成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卸任国务卿后,他仍活跃于世界舞台上。九十高龄,他每天仍工作15小时左右。去世前,他还出版专著,关注人工智能。他的百岁人生,经历了纳粹、大萧条、二战、冷战、越战、苏联解体等世界格局的激烈震荡。基辛格在国际关系中注重追求大国平衡,他的外交侧重国家利益而非道德情感,不囿于意识形态。

——摘编自[美]沃尔特·艾萨克森著《基辛格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基辛格成为著名外交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基辛格秘密访华的影响。
2024-01-12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