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 题号:2279188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

——摘编自【德】卡尔·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材料二   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对工业革命做过这样的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

——摘编自李宏图等《世界历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三   《柳叶刀》(国际医学学术期刊)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的统计结果

1843年死亡的平均年龄
地区士绅/专业人员农民/商人工人/技工
农村地区/岁
拉特兰524138
巴斯553725
工业区/岁
利兹442719
曼彻斯特382017

——摘编自《AP欧洲史课程考试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蒸汽动力运用和机器化生产两方面来分析“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的表现。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有学者认为,人类历史有250万年,但人类经济增长只有250年历史。人类过去250年经济增长,是多次工业革命的结果。工业革命影响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拉开帷幕。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政治保障和外部优势各是什么?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2)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两次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分别有何创新?
(3)受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近代中国也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更是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春天”的出现与哪些重大政治事件有关?请简明扼要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处境。
2020-11-11更新 | 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年,英国出口占国民收入的5%,100年后这个数据增长到15%。19世纪80年代早期,出口已占英国国民收入的30%。制成品出口的高增长,为英国制造业赢得了更大的规模优势,压缩乃至消了除海外市场上当地竞争者成长的空间,并为英国辅之以武力征服等手段将其他国家纳入自己的国际分工体系奠定了基础。俄罗斯、印度、埃及、阿根廷、西印度群岛……一个又一个国家和地区,由此沦为了向英国提供初级产品的“行星国家”。19世纪英国诗人就如此咏唱:“看那儿机器在运转不息/英国的这些征服的武器/是它不流血战争的胜利品/这些多么卓越的利器/战胜了波涛和大地/靠它们航行、织造和耕犁/洞穿了绵亘不断的丘陵/横跨过重洋万里。”

——摘编自梅新育《帝国夕阳:不列颠“世界工厂”与贸易霸权的挽歌》

材料二   19世纪7080年代,当美国和德国开始把电力和内燃机作为工业的动力和动力机时,“英国采用新技术的迟缓是令人心焦的。如纺织仍然用旧式纱锭,炼钢仍然用开口炉,而德国抢先使用效率更高的炼钢炉和旋转式纱锭”。“世界工厂”这个包袱,使得英国对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部门进行设备更新时受到巨大阻力,在建立电力、汽车等新型工业部门时行动迟缓。著名经济学家克拉克认为,从1900年开始,英国的贸易条件逐渐恶化,正是英国不发展新型工业部门,以及工业技术上的停滞和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后果。

——摘编自孙杭生《英国、美国、日本“世界工厂”衰退的路径依赖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有利条件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世界工厂”地位丧失的原因。
2024-05-22更新 | 19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至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基本观点包括:一是国家主义观点。主张振兴国家经济求国家利用进口税、产品价格补贴、垄断外贸等手段来控制和干预经济,保护本国工商业,发展外贸。二是价格观点。主张根据人口和市场价格情况,管制商品进出口贸易。三是货币财富观点。认为货币即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国家推行的经济政策,是为了取得更多的金银货币。四是积累金银观点。认为金银是天然的货币,国家要取得金银,盐须积累贵金属,禁止金属货币输出,加强外汇管制。五是贸易差额观点。主张实行保护关税、限制商母进口、鼓励商品出口政策等。

——摘编自史件文、胡晓林《世界全史》等

材料二   萌生于19世纪60、70年代的晚清重商主义,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前期以早期改良派为主要代表,也包括部分洋务派代表。他们通过对“重本抑末”传统的否定与批判,提出了以“士商平等”“商战固本”“以商立国”为中心的一系列的重商主义思想。晚期重商主义到20世纪初的新政寸期达到了顶峰.以1901年清廷在西安宣布上谕、宣布新政为肇始,1903年清廷设立商部为契机,拉开了振兴工商实业的浪潮。清政府、地方大变和资产阶级、人民大众振兴工商业的呼声彼此交织,构成了20世纪初重商主义的主流。

——摘编自张步先、苏全有《晚清重商主义与西欧重商主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中国的重商主义与西欧重商主义的异同并指出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19世纪60.70年代的晚期重商主义相比,概括20世纪初新政时期重商主义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18-06-01更新 | 1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