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1 题号:2280497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证》记载:“往年回纥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杜审言《送高郎中北使》:“北狄愿和亲,东京发使臣。马衔边地雪,衣染异方尘。”

卢照邻《上之回》:“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候多。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单于拜玉玺,天子按雕戈。振旅汾川曲,秋风横大歌。”

——摘编自刘洁《从唐代边塞诗看唐代的民族政策》等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的社会和文化吸收此前数百年间的历史遗产,能够兼容并包地摄取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尽管在宗教、艺术、器物等方面,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等文明,对唐代的习俗、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唐代的官职、兵制、刑法、赋役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是要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开放楚势与保守倾向并存。

——摘编自张广达《唐代的中外文化江聚和晚清的中西文化冲突)


结合材料及所学中国唐代的相关知识,围绕“开放与“保守”自拟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11-11更新 | 422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目录,回答问题。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部分目录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 西汉与东汉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
根据目录,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个历史阶段,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为主题拟定题目,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1-27更新 | 82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的“大一统”理念包括以下内容:“大一统”的地理观——天下观,“大一统”的政治观——政治一统,“大一统”的思想观——思想一统,“大一统”的民族观——华夷一统。它不仅是汉民族的共同理念,而且是历史上各少数民族的共同理念。在封建王朝两三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统一还是分治时期,“大一统”理念长期存在于各民族中。尽管在分治时期地理上的“大一统”不复存在,但思想和文化上的大一统依然存在于各分治区域之中,形成了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向心力。

——摘编自何星亮《“大一统”理念与中国少数民族》


从材料中选一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7-10更新 | 1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