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2281398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杭州歌剧舞剧院承担的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大放异彩,而后不断到海外演出,他们借文艺的舞台,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传下去”,越来越强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影响力,这就是一种“文化自信”。作为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就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取得大量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无数的坚实脚印。

结合史实阐释一则或一组古代中国的“文化自信”。(要求:选题关联中外交流,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中华文明成长历程,不难看出,中华文明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先后融摄中亚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等。中华文明秉持“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理念,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兼收并蓄的宽容心态,善待外来文化,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汲取一切有益养分,在求同存异中尊重差异性、讲求和谐共生,使中华文明始终历久弥新,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李国强《中华文明生命力传播力及其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请结合中国历史,围绕中华文明的成长历程,自拟论题并完成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结构完整)。
2024-04-10更新 | 99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张岱年系统地研究和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他认为:“能促进民族发展的那许多精神”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就是民族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能够得到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它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够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他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自己具有奋发有为、图强不止的精神:另一方面,对待朋友、对待外界要有宽容、爱物的精神。

——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7-04更新 | 31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学虽在近代中国渐失了官学地位,但还是承担了任何思想替代不了的历史角色:儒学仍然是多数国人的生活准则,民族凝聚力的动力源泉,中华民族脊梁的精神支点以及主要政治学说的思想资源。对儒学在近代中国社会历史角色的认识,可以为我们今天批判地继承和利用儒学,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提供思维的平台。

——摘编自王汉苗、王德成《儒学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角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21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