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 正面战场的抗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5 题号:228263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9年9月,国民政府公布《战时健全中央金融机构办法》,把原来只办理有限具体业务的四大银行组成的“四行联合办事处”扩大为四行联合办事总处,简称“四联总处”。蒋介石自任总处理事会主席,总揽一切事务。“四联总处”的任务是设计和布局全国金融网,负责法币发行的调度等事宜,总揽战时物资的调剂以及后方贷款。由于银行资金大量被政府占用,没有能力向民族工商业开展存放款业务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37年10月,陕甘宁边区银行成立。1941年国民党政府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军费后,边区银行遂积极主动落实边区政府“禁止法币流通,发行边币”的法令,截至1944年6月共发行边币38亿元。陕甘宁边区银行还以大量资金支持机关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发放农业贷款和青苗贷款,同时对公营工商业进行投资和贷款。边区银行在抗战时期开展信贷业务的建设过程中,总结了一套金融事业发展的好办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围绕生产的业务方针,民办公助的群众路线,事业需要的贷款原则,德才兼备的干部政策。

——摘编自陈争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联总处”设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宁边区银行的历史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适应在华贸易发展的需要,1864年,英商投资创立汇丰银行。1868年,该行已被公认为“在中国最为重要的公司”。19世纪七八年代以后,汇丰银行一家买卖的外汇数额,经常占上海外汇市场成交总额的60%-70%,其外汇买卖牌价成为中国外汇市场行情的准绳。从1874年到1890年,清政府共借外债26笔,汇丰银行一家贷了17笔,占70.04%,成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急先锋。1894年后,汇丰银行在承贷的外国银行中独占鳌头,并在每一笔对华贷款中,附加苛刻的条件,借此控制中国的税收存管等命脉。此外,汇丰银行营业即对外发行小额钞票,到1890年末,已达618万元,“与营业于东方各国之银行相比,则汇丰银行之兑换券流通数为最多”。

——摘编自姜建清、蒋立场《中国近代银行史》

材料二   1912年经孙中山先生批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成立伊始,即大力支持南京临时政府,经募公债、代收税款、稳定货币发行。1915年中国银行试办外汇业务,后又增加外币贷款、经理政府外债等业务,与外国银行相抗衡。1928年后,中国银行通过贷款支持,帮助经营困难的张裕酿酒公司、无锡荣氏申新纱厂渡过难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银行斥巨资扶助铁道、公路、煤矿和水利建设,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支持内地经济振兴,率先发展农业贷款。抗战爆发后,恐慌蔓延,引发提存和抢购外汇风潮,中国银行为平衡汇市共投入英镑797万磅、美元1442万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银行积极为国纾难,每年经收侨汇占全国侨汇总数的50%以上,有力支援了前线。

——摘编自宗良、孙雨心《百年中行金融报国的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汇丰银行在中国迅速扩张的表现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银行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
2024-03-08更新 | 50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缅甸成为盟国与日本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缅甸若被日本占领,日本可侵犯印度,摧毁盟国在印度的战略基地。滇缅公路是中国能够取得反法西斯国家和地区援助的唯一国际陆上交通要道,中国政府必须竭力维护。在滇西战役中,支前民工至少有二三十万人,部队的行军、食宿、武器弹药的运送全靠当地老百姓,他们含辛茹苦,忍饥挨痛,不计报酬。在缅甸战场上,“自夸精锐的日本陆军被他们一向所轻视的中国军队打垮了”。在缅甸反攻战中,中国远征军为策应英军的英帕尔战役,发动对缅北的全面攻势,使日军不敢把滇西、缅北的兵力调到印度东部,英印军才得以将日军逐出印度。

——摘编自方世凤《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局中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概括中国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对国内国际战局的影响。
2022-03-16更新 | 1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元末明初的“江西填湖广”为发端,一直延续到晚清,五百年间,江西约两千万在册人口流出省外,并在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留下了至少一亿后裔。在这些江西移民中,工商人口占相当大的比重……如茶叶、苎麻、兰靛、木竹、油料等经济作物,制瓷、造纸、木竹加工、冶铁、烟火、夏布等手工业,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明人张瀚说:“(江西)地产窄而生齿繁,人无积聚,质俭勤苦而多贫,多设智巧技艺,经营四方,至老死不归。”

——摘编自方志远《赣商与江西商业文化》

材料二   从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江西商人在活跃了五百年之后迅速走向衰落并基本上在国内市场丧失了地位……到清中期,长期以来对山林的超量砍伐及开山造田所造成的后果开始明显,水土流失严重,赣江水运发生困难。几乎与此同时,运河的淮河—黄河段因黄河泛滥及改道而淤塞,南北水道被拦腰截断……鸦片战争以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开始渗入沿海地区。到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开始兴办近代私人企业。

——摘编自方志远《地域文化与江西传统商业盛衰论》

(1)根据材料一、概况明清时期江西商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至民国时期江西商人走向衰落的原因。
2024-04-01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