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2282730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化最突出问题首先是环境污染,工厂的污水排放污染附近河流,城市用水卫生条件差。其次,人口迅速膨胀还带来严重的住房拥挤问题,两人以上共住一间房间从19世纪一直持续到20世纪。再次就是交通拥堵问题。更重要的是,英国在城市化变革中新的社会矛盾涌现出来,例如,社会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扩大产生极大不安定因素,犯罪率的提高也是一个普遍规律,1805—1848年英格兰犯罪人数由4605人上升到27816人。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英国,逆城市化渐成趋势,其城市化水平由1931年的80.4%减至1960年的78.44%,此后的50多年基本不再增长。

——摘编自任泽平《英美城镇化经验与中国城镇化趋势》

材料二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家用汽车的普及,英国人口开始大量向小城镇迁移,大中城市周边的卫星城镇迅速兴起。为进一步带动小城镇的发展,英国政府实施了逆城市化行动,将政府部门或其下属机构向小城镇转移,以期带动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小城镇整体经济发展,缩小与大中城市的差距。随后,英国大企业总部落户小城镇也渐成趋势,例如,英国泰晤士水公司总部在斯文登小城,英国燃气公司总部设在温莎小镇。许多跨国企业也把英国总部设在了小城镇,如能源企业E.ON的英国总部在考文垂小城,丰田英国总部在朴次茅斯小城。

——摘编自许燕红《伦敦逆城市化发展“小而精”》

材料三   1978到2017年,中国城镇人口从1.7亿增长到8.1亿,中国经历了大规模快速城镇化过程。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出台《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城市政府应该集中力量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各种公用设施的建设,进行环境的综合治理。”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同时,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摘编自《百年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治理的经验。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建立初期,外国在华资产约12.1亿元,主要为英美所有。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禁运清单非常详细,除战略物资、军事物资之外,还包括大量的民用物资。到1953年,英国企业资产由6.9亿元减少到3.1亿元,美国企业资产由3.9亿元减少到1600万元。

——摘编自孙健《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1979年——2017年,中国累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18965.2亿美元,成为世界上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外商投资对中国增加投资、就业、出口、税收以及提高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起积极作用。但外商投资也带来诸多问题,如对国有资产估价低,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部分企业造成环境污染等。早在1979年,中国就开展涉外经济立法,2002年公布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新目录对外商投资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此外还修改、完善一些法律法规,加强监管,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摘编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十年代英美在华资产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外商投资对中国的影响。
2024-03-11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中被迫开启的,经历了师夷制夷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的道路,结果都失败了。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在黑暗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所处的时代环境后,明确指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进军。

——摘编自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

材料二   百余年来,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效法欧美”“走俄国人的路”“中国特色的选择和转换,清晰地凸显了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时代主题。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和发展特征改写了近代以来形成的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定式,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化实践,发展了现代化理论,拓展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彻底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一统天下,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做出了新贡献。

——摘编自于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价值与世界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1978年以来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成就。
2023-08-26更新 | 7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50军原系国民党第六十军,是滇系军阀龙云的部队。抗战胜利后,龙云被蒋介石软禁,六十军受到蒋介石嫡系部队的排挤,军长曾泽生早已厌倦了内战,不愿与同胞厮杀,他更不愿意为失去民心的蒋家王朝卖命。因此在解放战争时期战斗力很差,部分士兵还有抢夺百姓粮食的行为,因此被人们戏称为“60熊”。19481017日,宣布起义。194912日,中共中央军委授予这支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番号,部队设政委并进行政治整训,健全了党的各级组织,实行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此后,50军在湖北荆州一带参加农业生产和承担修筑汉江大堤等任务。

——摘编自贾琳《抗美援朝精神研究综述》

材料二   抗美援朝是中国以一个农业国的身份抗击携二战余威的世界第一军事、工业强国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打出了人类轻步兵的巅峰,绝对的信仰加上超强组织能力让这支军队具有惊人的韧性与战斗力。志愿军有其他军队所不具有的党组织,让志愿军具有远超职业军队的组织力和凝聚力。“能聚能散”聚在一起向敌人冲锋,散开来就像撇豆子一样渗透到敌人身边埋伏起来等待大反攻。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而志愿军的信仰是完成任务,消灭敌人。

19501025日,50军奉命入朝参战。1951125日的汉江阻击战,只有轻武器的503万人受命顶住美军机械化部队23万人的突击10天。但50军坚持了50天,在这50天里,7个整编连31个整排138个整班全部牺牲,减员达2万多人,军队建制不断被打散重建,最后以团为作战单位,团长拿枪上战壕,军长曾泽生下死命令:“团长牺牲了师长上,师长牺牲了我上,就算人打完了番号打没了,50军精神永存,祖国不会忘记我们。”最终出色完成阻击任务,有力配合了东线部队行动。战后曾泽生对彭老总说:“我们50军在兄弟部队面前终于可以抬起头来了。”50军变成了威名赫赫的“50雄”,将士们士气更加高涨,全军树立起了敢打必胜的信心。

——摘编自徐铁红、孟峰磊《威名赫赫建奇功》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50军由“60熊”蜕变为“50雄”的原因及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2)根据所学,除了抗美援朝,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有哪些重大历史转折或标志性事件?请列举三则事件并说明其意义。
(3)有人把新中国75年复兴史解释为“国运”,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4-01-25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