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 题号:2282814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们的观念、风俗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并且在姓名方面体现出来。

先秦不同历史时期贵族人名常用字

殷商时期

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沃丁、小甲等

周朝时期

增添地支各字,如鲁僖公名申,鲁襄公名午,楚公子壬夫字子辛,公子午字子庚等

魏晋至新中国成立前不同历史时期人名常用字

魏晋时期

道、玄、真等字在人名中被大量使用

两宋时期

喜用“老”“叟”“翁”等字

明清时期

建筑屋名如斋、堂、庵、轩、亭、台等大量入名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秋瑾字“竞雄”、胡适字“适之”、陈炯明字“竞存”等

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人名常用字前6位

1949年10月至1966年5月

人名常用字前6位:华、英、玉、明、秀、国

1966年6月至1976年10月

人名常用字前6位:红、华、军、文、英、明

1976年11月至1982年6月

人名常用字前6位:华、丽、春、小、燕、红

——摘编自何晓明《中国姓名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内容,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事实表明,经济大国不等于经济强国。一个国家长期落后归根到底是由于技术落后,而不取决经济规模大小。历史上,我国曾长期位居世界经济大国之列,但由于技术落后和工业化水平低,近代以来屡屡被经济总量远不如我们的国家打败……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当然,我们不能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要积极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努力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

——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


综合运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并进行简要分析。(要求:不脱离题中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5-02更新 | 69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读材料,完成要求。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嬗变。

时间

服饰情况

民国时期中山装创制后风靡一时。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民国十八年制定宪法时,规定四级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着中山装,中山装遂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制服。政府院部如此,国民党党部如此,地方政府机关亦如此。国民党向机关、学校推广中山装,向民众宣传。
建国初期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女孩子爱穿带有俄国风情的“布拉基”,花布衣衫或花布袄是中青年女性的衣装。
文革时期从红卫兵到女民兵,都以着军装、戴军帽荣,绿色成为流行色,蓝、黑、灰、绿色充满中国街头。
革放来改开以1979年对世界敞开国门以后,世界最新潮流的时装可以经由最便捷的信息通道-电视、因特网等瞬间传到中国。国内的着装者也迎来了个性服装时代,迎来了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服饰艺苑的美好春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从表格内容中提炼自己的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具体,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3-07-04更新 | 75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7年,中共十三大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1992年,中共十四大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17年,中共十九大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22年,中共二十大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绘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的现代化探索,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述成文)
2024-03-23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