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 > 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49-1976)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0 题号:22849280
据统计,1966—1975年,全国共内迁项目380个、职工14.5万人、设备3.8万余台,11个三线省区共投资1173.41亿元,从而形成了西南机械工业基地、华中机械工业中心和汉中、天水、银川、西宁工业区等一批新的、各具特点的工业中心。这表明三线建设(     
A.改善了地区间的经济布局B.助推了中西部脱贫任务的完成
C.意在优化中西部产业结构D.奠定了工业化建设的初步基础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据图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A.基础工业进步明显B.企业效益迅速提高
C.人民生活显著改善D.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2024-01-31更新 | 11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作出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参与。西北、西南地区大量少数民族同胞参加,他们主要通过参加建设会战、提供物资支援、开展慰问演出等方式为三线建设作贡献。汤景英、安顺发等技术工人是少数民族同胞参加三线建设的缩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B.改变了少数民族的空间分布格局
C.利于构建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D.彻底改变中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
2023-11-11更新 | 16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恢弘独特的理论实践创新,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下列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阐释准确的是(     
进程阐释
A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三线建设是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
C中共十五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A.AB.BC.CD.D
2024-01-20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