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22849304
【运河文化与时代价值】

材料一自吴王夫差开凿邢沟至隋开通大运河,扬州的经济中心逐渐向运河岸发展,其城址也迁至运河方向。北宋时期的杭州在运河的推动下,城市的繁华地从城南江干一带扩展至城内的主要水系沿岸,水系沿岸逐渐出现商业街,封闭的“市”被开敞的集市取代。明清苏州沿运河的胥门、阎门、山塘街一带成为南北货的集散地,吸引了四方商贾的云集,甚至太湖村民也出现了“莫嫌村坞行人少,夫婿经商不在家”的景象。

——摘编自王静《运河与沿线城市商业发展探析——以扬州、苏州和杭州为例》

材料二2014年,中国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范围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千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类型包括间、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等运河水工遗存,仓客、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以及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

——援引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学习强国》、人民网等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运河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大运河成为世界遗产的原因,并简要指出当今保护和开发大运河的时代价值。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博物馆是凝聚了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场所, 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 是欧洲最壮丽的宫殿之一、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为彰显王权的尊严与荣光, 14世纪被查理五世改为王宫并进行扩建。1791年, 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公共教育的场所。1793年, 资产阶级高呼“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 将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变卢浮宫为公共博物馆。19世纪初,卢浮宫的扩建规模空前, 巨大的长廊里布满了拿破仑东征西伐掠夺来的艺术品。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通过收藏并展示《自由引导人民》之类的作品,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

——摘编自姜继兴《法国近千年历史变迁的见证——卢浮宫博物馆》等

材料二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流出宫外。清帝退出故宫后, 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查点清宫物品时,发现了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1925年10月10日, 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并向平民百姓开放。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 行程数万里,基本无损, 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后, 故宫博物院持续发展。21世纪以来通过数字文物库、故宫游戏等多种方式打造数字故宫,努力朝着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会客厅方向迈进。

——摘编自郑欣淼《故宫纪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述 18~19世纪法国卢浮宫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博物馆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的认识。
2023-07-20更新 | 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1年开始的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工作,得到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以“一流的考古,一流的保护,一流的展示”为目标,按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进行。2012—2013年,实施墓园的考古发掘;2014—2015年,进行主墓发掘;2016—2017年,进行海昏侯刘贺墓主棺内棺、五号祔葬墓主棺的实验室考古工作;启动青铜器、玉器、金器、漆木器、简牍的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2018年,进行墓园2号墓的发掘。到2019年,共勘探约400万平方米,发掘约1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套)。

海昏侯墓考古出土文物简表(部分)

种类文物
竹简和木牍5200多枚仔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如《论语》《礼记》《诗经》等。
整套乐器包括两架编钟、一架编磬、琴、瑟、排箫、笙和三十六尊伎乐木俑。
五铢钱约200万枚五铢钱,用木质封泥匣封缄,封泥铃印“昌邑”二字,匣上墨书“海昏侯家钱五仟”等文字。
异域风格文物骆驼形象的编钟笋簴(ju),独角羊形象的银质当卢,缠丝玛瑙,水晶及琉璃等。

——摘编自杨军《地下奢华: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


(1)根据材料,概括海昏侯墓考古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海昏侯墓考古出土文物”的史料价值。
2022-11-14更新 | 15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清的发展,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最集中于博平岭的东西两坡,该地区山峦起伏,地势陡峭,可耕地少,野兽出没,盗匪横行。

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如五凤楼,平面形式为“三堂两横”式,中轴线上为“三堂”,即下堂(门厅)、中堂(祭祀及客厅)和后堂(尊长住所)。一楼之内—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最高长辈具有绝对权威,同楼人有着“同居共财”的传统,共同享有楼内公共财产。许多土楼内还专设学堂,族人中有取得秀才以上科场功名者,都在祠堂前竖石笔一对,以示褒扬。

——摘编自林嘉书《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福建土楼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楼所体现的宗族特点。

2016-11-27更新 | 9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