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 题号:2287368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欧洲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起义的浪潮,很多失败者被迫流亡。1845年,枯萎病使欧洲的土豆绝收。第二年,南欧地区的庄稼死于干旱而北欧地区则遭受了洪涝灾害。800万爱尔兰人中有100万死于饥饿。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工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劳动力大量过剩,他们当中既有工人也有农民,一些手工业者和服务性行业人员也面临着失业的困境。

在阿根廷精英的努力下,鼓励欧洲人移民阿根廷成为一项基本国策。1853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鼓励欧洲移民”,政府“不得限制、妨碍那些以耕种田地、发展工业、引进并传授科学技术为目的而来的外国人进入阿根廷领土,更不得向他们课以任何捐税”。187610月,政府通过了关于移民入境和垦殖的法律,其中规定移民可以得到一笔前往工作地点的旅费。

材料二   1   1876-1897年阿根廷各移民群体的职业构成统计表单位:百分比

职业意大利人西班牙人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
农场主66.7641.3353.0227.2850.01
石匠1.573.251.573.421.17
铁匠2.753.517.645.264.60
艺术家1.212.182.203.902.23
佃户3.678.046.196.678.04
商人1.071.483.217.685.13
园丁0.320.440.660.350.47
雇工11.0815.987.197.086.97
其他职业2.658.357.8219.6110.84
无职业者8.9215.4410.5018.7510.54
总数100100100100100
人数84521724772712277022.48822062

2   1875-1914年阿根廷主要出口品(1910-1914年价格的年均百万金比索)

时间1875-18791880-18841890-18941900-19011910-1914
羊毛34.141.352.766.751.9
腌肉24.622.535.635.644.0
冷冻羊肉003.59.78.9
冷冻牛肉000.110.654.0
肉罐头000.60.53.0
小麦0.21.228.155.178.1
玉米0.31.36.034.472.4
蓖麻01.23.632.241.0
燕麦、大麦、黑麦0000.514.6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杰珍《试析1820年至1930年阿根廷的欧洲移民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阿根廷的欧洲移民运动的主要因素。
(2)材料二中表1的信息能否作为解释表2现象的证据?说明你的理由。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属于民间的家庭或家族文献。

      

抗战时期,海外侨胞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日的主张。潮籍旅泰青年侨领苏君谦等 3 人捐资国币 200 元,支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批款通过“口批”的方式,即寄批人口头说定,将款交由澄海建阳村人在泰国开设的“增顺批局”直接面授最可信任的批脚,凭代号与密码到汕头联号银庄取款后,送到澄海信宁乡晨光小学詹欧波之手,再转交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武汉办事处。

这是华侨通过侨批递送,支援祖国人民正义斗争的典型实例,也是潮帮侨批局忠公爱国、笃诚守信的生动反映。

——摘编自汕头市档案馆

材料二   侨批大规模盛行始于19世纪中叶,止于20世纪70年代。广东是近代以来产生侨批最多、覆盖最广的省份,广东侨批占中国内地已发现侨批总数的80%以上。侨批档案作为中国国际移民的集体记忆文献,从民间的视角,翔实地记录了近代中国移民运动发展的历史,在同类国际移民文献中,具有不可比拟的唯一性,是弥足珍贵的世界记忆遗产,是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珍贵档案文献。

——摘编自广东省档案馆编研《海邦剩馥——广东侨批档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侨批的历史价值。
(2)比较材料一、二中的两类史料的不同特点,并据此指出其对历史研究的启示。
2023-10-12更新 | 7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往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民南非猎捕,后来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18世纪中后期,英国人来到澳大利亚。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19世纪,英国人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发展起来。……英国人到来澳大利亚之前原住民人口达75万人,1901年只剩下9万多人。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摘自《拉丁美洲史稿》《澳大利亚史》等整理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殖民者往往迫使华工签署契约,让华工以未来若干年的工资支付运输费用。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补充诱骗、绑架成为苦力。到1858年,在澳大利亚的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在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利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利亚的华工人数已有十几万。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

——摘自《华工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欧洲人移民海外的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的时代背景。
2022-12-11更新 | 1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几乎是持续不断地进行的。迁徙的过程中,既有江北人士持续移居江南,也有统治阶级为了调整边疆人口分布,免遭敌对政权掳掠,将人口往内地或军事重镇的迁移,还有将南方少数民族粗暴地驱赶下山以补充兵员、营户和奴婢的行为。此外,一些民众根据自身需要而非受强制性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自行流动也已经出现。

——摘编自郭林生《南北朝和隋朝人口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湖北的荆襄、郧阳地区,陕西的巴山老林地区都聚集着许多开发性的经济移民,他们从事开矿、种靛等生产活动,都把对财富的追求放在首位。当时,有的商人甚至走出境外,以至于缅甸江头城出现“闽、广、江、蜀居货游艺者数万”的现象。清代前期,广东人口则以潮、惠、嘉为中心,向东流向台湾,向南流向高、雷、廉、海南及东南亚等地,向西流向广西、四川、云南,向北流向江西、湖南、湖北及陕西等地。

——摘编自季松《试论明清人口迁移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晚清时期,出洋华工群体以福建、广东地区的为多,流入地区遍布世界各地,尤以东南亚、南美地区为大宗。19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旧金山一带发现金矿,加之受已在海外发财致富的华人影响,急需大量劳动力的美国也被华人认为是淘金之所。在贩卖华工所带来的可观利润刺激下,英国等殖民主义者纷纷进行惨无人道的苦力贸易,以至于在华工出洋合法化前,已有大量华人被西方人口贩子拐卖出洋。

——摘编自赵薇《晚清华工出洋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南朝与明清时期人口迁徙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华工群体出现的原因及其贡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南朝、明清、晚清等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进行评价。
2024-04-28更新 | 2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