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6 题号:22886991
“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古中国人对儒家经典中所蕴含的智慧与知识的认知,如“春秋决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普遍影响着古人的社会治理及人际关系处理。这表明古人(     
A.遵循论语描述的生活方式B.拥有共同的历史文化心理
C.形成一致的国家治理体制D.认同论语的法律裁决功能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摩诃罗,又作摩眠罗,为梵文音译,传为佛祖释迦牟尼之独子罗眠罗(Rahula)演变而来。其形象传入中国以后,逐渐演变成为可爱的儿童形象,成为七夕节供奉牛郎、织女的一种泥制土偶,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写到:“乃小塑土偶耳”,用来乞巧和祈求多子多福。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B.小农经济模式影响节日习俗
C.商业发展促进节日习俗变革D.传统节日文化具有迷信色彩
2024-05-07更新 | 7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史记·殷本纪》中有商王武乙对天加以羞辱、杀戮和“射天”的记载;西周的统治者则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这体现了(     
A.仁政思想的继承发展B.天命观的理性色彩
C.社会根本转型的产物D.君主专制的合理性
2024-04-28更新 | 4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朱熹在《昏礼》一书中批评当时世俗婚配仅重妆资聘财的做法,有“岂得谓之士大夫昏姻哉”一句,故而朱子将传统的婚姻“六礼”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这一做法有利于
A.儒家礼制世俗化B.重建儒家伦理规范
C.婚姻观念自由化D.摈弃旧的婚礼习俗
2020-07-29更新 | 1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