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赋税制度(汉-唐)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6 题号:22886992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诏:“天下苗一亩税钱十五,以国用急不待秋,方青苗即征之,号青苗钱”,“五年始定法,夏上田亩税六升,下田税四升,秋上田税五升,下田税三升,此夏秋分征也”对上述史料解读合理的是(     
A.制度变革具有渐变特征B.唐代宗已全面实施两税法
C.与王安石青苗法内容一致D.实现减轻民负的根本目的
2024·四川遂宁·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表列举了部分朝代赋税制度相关内容。

时期

赋税制度

内容

魏晋

租调制

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唐初

租庸调制

除租、调外,男子不服徭役可纳绢或布代役。

唐后期

两税法

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分夏秋两次纳税。
据此可推知,赋税征收(       
A.皆以财产为主要标准B.随社会发展进行调整
C.强化对农民人身控制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2023-12-05更新 | 15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个赋税制度是(     
A.均田制B.租调制
C.租庸调制D.两税法
2022-12-19更新 | 5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唐初规定“以丁为单位征纳……服正役20日,可按每日折三尺纳绢替代,是为庸。”这一规定
A.增加了农民的劳役负担B.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
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D.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020-10-14更新 | 1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