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0 题号:22889741
【习近平的文明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
2019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20214月博鳌亚洲论坛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
2023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中华文明具有五大突出特性: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
根据材料,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提取材料中关于文明的观点并进行论述。(提示:若论述中华文明特性可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多个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协和万邦”是中华传统文化始终秉持和践行的人文取向和价值理念。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尚书尧典》

材料二   “全球安全倡议引领世界和平发展”:中华民族一直崇尚“协和万邦,四海一家”,追求天下大同,对和平的向往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与发展的珍贵。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国家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也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契合现实需要,符合爱好和平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诉求,彰显了中国胸怀天下以及在全球安全问题上强烈的历史担当。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04月25日)


(1)阅读材料一,简述尧所倡导的“协和万邦”的内涵。西周末年太史伯对“和”文化作了怎样的阐述。
(2)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感叹:“在每一个时代,政治家们都尝试着寻求和平,然而和平总是地区性秩序,从未能建立在全球的基础上。”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以“立足中国‘和’文化构建世界和平”为题回应“基辛格感叹”。(要求:层次清晰;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3-01-02更新 | 209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诗。今天的文化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续,又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改造与批判。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灿烂辉煌的书法和绘画、精美绝伦的乐舞、风格多样的戏剧、卓越的中医中药、源远流长的茶、瓷文化等。共同构筑成一部灿烂的中华文明史。


请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主题,展开研究,撰写历史小论文。
【线索指引】
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古代,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思想文化,均领先于世界,如四大发明;近代,落后于西方,同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接受了不少西方思潮、科技,不断适应时代发展。
现在——传统文化在当代仍然有着强烈的魅力,如茶文化;但不少传统文化已经失传,不少正在消失,亟待拯救,如南京云锦;应尝试将传统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如改良旗袍、中西医结合、汉字与电脑输入法等。
未来——传统文化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传统的手工工艺具有欣赏价值与文明价值;传统文化中的环保精神在现代与未来的应用,如“天人合一”思想;一些旧传统会消失,一些会继续存在,甚至有所发扬,一些已经失传的技术可能被重新发明,如透光镜的制造技术。
【基本要求】
(1)议论文问题,围绕主题,自拟题目,字数在600字左右。
(2)撰写论文时应注意:
论文应该紧扣活动主题,论点明确,文通字顺,表述清晰不含糊,语言简练易懂,篇幅不宜过长。
论文应具备历史科论文的四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结论。
论文应对某一问题深入挖掘,而不是宽泛地谈论,内容不应空洞。
论文的论据应支持论点,论证有力。
(3)选题参考:
“历史的回音——唐装之我见”
“汉字·书法·电脑输入法——传统文化的再发展”
“分化与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趋势分析”
“走中西医结合之路——论中医药的发展”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文化的未来”
2020-09-08更新 | 105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文化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在包容多样并存的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发展着的文化共同体。这种文化包容性的基础是不同文化成分不断地融入、对于生存的共同需求、世俗国家组织的强大和古典人文精神历史久远的传承。中国文化包容的内容从空间上表现为各民族文化和地区性文化体系的并存,从时间上表现为在融合和变异中保持了持续性特征的文化传统的继承性,从社会角度上看则表现为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差异与共生。这种包容的文化精神使中国文化从根本上说与其他文化体系是可融通的。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相关史实,围绕着"文化包容性"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1-03-01更新 | 3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